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辨析题如何抓重点呢
中学科目二辨析题重要考点(4道题,每题8分,共32分)
1.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教育者居于主导者的作用;受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
3.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动物界存在学习不存在教育,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教育。教育具有社会性。
4.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具有可塑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其中遗传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 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6.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7.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统一,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条件。
8.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来说,既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智力等方面的认知领域,又要评价学生态度、习惯、个性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来看,既要评价教师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9.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在注意的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是消极被动的,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注意的转移是指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是有目的、主动的转移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比如老师讲课边板书边讲解,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高度熟练,几种活动间也有内在的联系。
10. 感知觉:感觉和知觉不能等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觉是各种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11.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它包含几个特征:一是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二是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三是问题解决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即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比如走路、吃饭等就不是问题解决。
12. 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①学习不仅指学习后表现的结果,还包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②学习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也包括比如思想、观点等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③学习的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所以学习不是遗传而是后天活动获得的;④学习的变化比较持久;⑤学习包括由坏向好,也包括由好变坏,养成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学习。
13. 动机强度与效率: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出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14. 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5. 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所以不能笼统得认为德育只有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学校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认为德育只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
16.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中,不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需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7.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定目标,根据编制、章程或其他要求正式成立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课内、课外联系最密切、交往最频繁的群体,它同样是影响学生态度、品德及个性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有消极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教师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可以利用其成员感情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更多海量资源尽在环球网校。考生亦或登录教师资格论坛,与广大考友一起交流!
最新资讯
- 2024下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是12月7日-8日,考后会及时整理真题2024-12-06
- 24下半年教资面试结构化问题答题模板技巧2024-11-26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板书忘记写怎么办?2024-11-26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快看!2024-11-20
- 不紧张就赢了一半,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怎么备考2024-11-20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答辩想出彩,就靠这6大原则2024-11-20
- 提升中小学教资考试科目试讲表演力,助力2024下半年教资面试考试2024-11-19
- 2024下半年怎么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学评价用语,为你的教资面试增光添彩2024-11-19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技巧:三大“法宝”2024-11-19
- 24下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注意事项:七大禁忌,勿碰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