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之教学设计(4)
(七)运用恰当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书面交流方式
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表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
(2)行为动词。即用以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旨在说明“做什么”。
(3)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也就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
(4)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也就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定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旨在说明“有多好”。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但内在的心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有人提出了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①一般教学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刨造、欣赏等;②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四)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能够确定出学生的起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
(五)教学目标表述中常见的错误
1.以教学目的来代替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应发生相应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知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等三方面定向功能。因此,教学目标要细化、要明确,把握每一节的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教学经验交流
最新资讯
- 2024下半年怎么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掌握导入方法试,讲加分2024-11-25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面试时政问题练习2024-11-25
- 问答金句: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结构化答题模板2024-11-25
- 2024下半年考教师资格证的面试题应对策略分享2024-11-22
- 2024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逐字稿2024-11-22
- 2024下面试结构化考什么?教资面试结构化万能答题思路是什么?2024-11-22
- 提前储备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提分话术2024-11-22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答辩试题回答万能句式2024-11-22
- 2024下半年教资面试结构化问答万能模板,考试用得到!2024-11-21
- 2024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咏柳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