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指导(4)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指导(4)

更新时间:2018-11-27 15:39:53 来源:|0 浏览1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环球网校及时位考生整理教师考试资料,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指导(4),希望能帮到您。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 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的特点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契约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符合大众权益。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

  柯尔伯格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2)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

  (3)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即道德推理发展阶段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

  (4)道德发展与不同社会环境的刺激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柯尔伯格调查发现: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到了青少年阶段还不能达到第3阶段,而生活在适当的集体农庄的青少年则能达到第4、第5阶段。

  (5)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前习俗水平70%的人有欺骗行为,习俗水平55%有欺骗行为,后习俗水平15%有欺骗行为。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教学经验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