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品德心理概述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品德心理概述

更新时间:2014-12-12 17:17:3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品德心理概述,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小编整理以供参考。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第五章汇总

  第五章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内容提要】

  品德在儿童人格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研究和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品德教育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章主要围绕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和教育展开论述,讨论了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论;分析了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学习目标】

  1.识记品德的定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2.识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皮亚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识记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

  5.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6.结合小学教育实际谈谈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措施。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考试须知

  教师资格证统考常见问题答疑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第五章汇总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的含义

  在界定品德概念之前我们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概念,即道德。道德与品德是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只有在正确把握道德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品德的含义。

  (一)道德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维持其稳定、保护共同利益、协调人际关系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源于人的内在的、社会性的需要。下面虚拟的猴子“道德”形成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德的实质。

  知识链接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狠狠地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猴子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淋。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狠揍了猴子B 一顿。特别的是,那只猴子A打得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猴子B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猴子揍。

  (资料来源:丁锦宏:《品格教育论》.第6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个体的道德来源于个体与周遭环境的相互作用。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建立联系和形成各种关系。为了避免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社会便约定俗成地形成了调节人们行为的一些准则和规范。人们不仅要按这些规范和准则去评价别人的行为,也按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当个体遵守这些规范和准则就是道德的、善良的,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称赞、表扬,就会感到愉悦和心安;否则,就是不道德的、恶的,就会受到人们的谴责、批评,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和不安。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和伦理概念有相似之处。道德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社会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因此,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1)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个体现象,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品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并与道德行为有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品德。二是品德有相对稳定性,它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是体现于一贯行为,甚至一生中。黑格尔曾指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在我国,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要看他是否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行为准则行动并能一贯表现出某些稳固的特征和倾向。一个人的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风气熏陶下÷在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考试须知

  教师资格证统考常见问题答疑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第五章汇总

  (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品德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品德与道德有着相互依从的关系。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没有社会道德规范就难以评价个体的品德,而个体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道德舆论、道德风尚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道德一样都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道德与品德又是相互区别的。一方面,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别人的存亡或个别人品德的有无为转移,而品德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两者从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揭示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①关于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假说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一元说、二元说、三元说、四元说与五元说等观点。一般我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要素组成,即四元说。下面通过案例来分析人的品德心理结构的组成。

  案例分析

  安迪是个十分聪明的男孩,他有着特别的音乐天赋,但有段日子他过得并不顺心。他不知道他活着要去干些什么工作,或在最后决定之前去做些什么。没有一个方向,他也就没有考进大学,面对每件他从事的临时工作,他都心不在焉。他与父母住在一起,但他那抑郁的情绪经常导致与父母的不愉快冲突。后来安迪找到了一份可以发挥其音乐才能和风琴特别技巧的工作。在一个大城市,他给一个专门给风琴和钢琴调音的人做助手。那个人在风琴方面的生意特别好,因为这个城市有许多教堂,它们需要这种服务。平生第一次,安迪从他喜欢的工作中挣到很多的钱。但是大约三个星期之后,安迪找到他的父亲并告诉他,有件事情一直在困扰着他。他发现,那个调音师正做着骗人的勾当。“他在敲诈这些教堂”,安迪解释说,“他告诉他们,他们的风琴每年需要多次调音,可实际不是那么一回事。我注意过,他走进去,弹上半个小时的风琴,并装出正在调音的架势,然而他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做。我想,我不能再给这个家伙干活儿了。”两三天后,安迪辞掉了工作,并找到他在一家教堂认识的一位牧师。告诉这位牧师,应该去另找一个调音师。安迪的父亲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说:“他为了良知而放弃了可观的钱财。我告诉他,我为他的所作所为而自豪。”

  (资料来源:丁锦宏:《品格教育沦》,第204~20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从安迪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安迪具有诚实的品德,他最后做出的这一行为包含四个方面:第一,道德认识(判断他的老板的行为是错误的);第二,道德情感 (为教堂被敲诈而良心不安,并为与有不诚实行为的人有瓜葛而感到困扰);第三,道德意志(为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能够抵制可观钱财的诱惑);第四,道德行为 (辞掉工作并将这个问题至少告知了一家教堂)。

  因此我们认为人的品德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一)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的理解,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现象,判断他人的是非善恶等。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同时它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结合起来对道德行为的发生起着定向和调节的作用。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相结合,形成了坚定的道德信念,能够激发人产生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动机,发生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发展学者认为①,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主要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儿童道德上成熟的标志,就在于他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考试须知

  教师资格证统考常见问题答疑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第五章汇总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道德情感会影响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同时.道德情感会对道德行为的强度产生影响,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之一。

  道德情感存在三种重要形式,分别为:

  1.直觉的道德感,即由情境直接引起的、自觉性较低而又有迅速道德定向作用的情绪体验。例如,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自尊感而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或做出大胆而果决的举动,事后才清晰地意识到这种行动的是非曲直。这种直觉的道德感虽然来得突然,但决非偶然,它是跟人们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特别是在舆论影响下获得的下意识化了的行为经验密切关联的。

  2.想象性的道德感,即联想起道德性的事物的形象而激起的较自觉的情绪体验。比如人们想起文天祥、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多半会唤起一种高风亮节、坚强不屈的钦慕之情,于是表现出坚定性或自我牺牲的壮举。

  3.伦理性的道德感,即伴随有道德理论思维的、更自觉的情绪体验。人们一旦理解到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经常据此观察、分析和评价有关的道德现象,就会对某些人或事产生特定的道德态度及深厚、持久而有力的感情。案例中的安迪所产生的道德情感即为伦理性的道德感。这种伦理性的道德感必须有道德的概念和理论做基础,但更需要有各种具体的道德体验垫底,两者缺一都不足以使之形成。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这种力量通常表现为在实现道德目标时的积极进取或坚忍自制。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着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保证人能够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最终达到目标,形成道德习惯。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自觉、果断、坚持和自制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的过程一般经历下决心、树信心、立恒心三个阶段。

  (四)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融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具体表现为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是否能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行为技能。道德行为技能不是一种孤立、独特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道德素质。道德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实现道德目的,指导道德行为做出对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事情,不至于好心办坏事。经常反复出现的道德行为便形成道德行为习惯。道德习惯是模式化、稳定化的道德行为反映,它不排斥道德认识,只是已经形成道德习惯的行为,常常不需要太多的道德推理、思考。古人说:“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强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提升道德品质。

  品德心理结构的这四种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

  由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所构成的道德动机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不仅决定着品德的性质,而且促进着人们去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去实现由道德动机引出的道德目的。由此可见道德动机的培养在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此外,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形成的根据,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倾向性。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是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伴随着道德意志,通过一定的练习而形成起来的。同时,道德行为习惯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品德的形成就是这些心理成分之间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过程。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考试须知

  教师资格证统考常见问题答疑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