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行业动态 > 中南医院李雁教授:长于治病 更精于救人

中南医院李雁教授:长于治病 更精于救人

更新时间:2014-05-29 14:24:58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临床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腹膜癌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不能一直束手无策,不能一直看着病人绝望下去。”

  面对腹膜癌这一肿瘤界公认的“老大难”问题,他没有选择绕道而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将患者的生存期平均延长了60%。

  他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从来不吝讲解,一边讲还一边画图以方便患者理解。从医25年来,他累计画出讲解病情和手术过程的草图超过1万张,被誉为“草图医师”。

  他,就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老师李雁教授。

  “腹膜癌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不能一直束手无策,不能一直看着病人绝望下去。”

  2014年4月11日凌晨3时30分,李雁刚刚走出中南医院外科楼手术室。从前一天下午3时开始,他一直在抢救一位26岁的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回到办公室,他疲惫得瘫坐在椅子上。

  看到尾随自己而来的患者父亲老夏,李雁拿出手机,点开刚刚在手术中拍下的影像记录,开始讲述手术情况:“肿瘤转移到了肝膈肌、肠系膜,但已经被我们一颗颗全部切除,又进行了热灌注化疗……”

  此前,老夏已经带着女儿跑了多家医院,做过3次手术,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一家人心急如焚。就在经过这次治疗的9天以后,女儿出院了,至今恢复良好。

  “腹膜癌一直是肿瘤治疗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老’是指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大’是指受危害的患者群体大,‘难’是指一直缺乏满意的治疗措施。”李雁介绍,腹膜癌的典型代表是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肿瘤转移所形成的肿瘤。在我国,每年腹膜癌发病人群有30万人--40万人。

  由于腹膜癌治疗技术难度太大,在上个世纪,肿瘤学研究对这一领域往往选择绕道而行。但李雁却决定要攻一攻这个堡垒。“这是一个很大的患者群体,我们不能一直束手无策,不能一直看着病人绝望下去。肿瘤学界迟早要面对这个难题。”

  李雁说,以往一旦肿瘤出现腹膜转移,大家就习惯于把它笼统地称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实行姑息治疗。

  “实际上,从腹膜癌发生到发展为终末期的过程中还有若干个关键点,如果找到这些关键点并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病人的生存期就能够大大延长。”李雁说,通过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即先切除肉眼可见的病灶,再清除腹盆腔内的微转移癌和游离的癌细胞,使胃癌腹膜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从6.5个月提高到11个月,结直肠癌腹膜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从8.5个月提高到13.7个月。

  2006年,李雁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李雁在第八届国际腹膜表面肿瘤大会报告了临床研究结果,被国际同行称为“里程碑式的研究”。

  在李雁的努力下,许多以往被肿瘤学界视为的手术禁忌被屡屡突破。

  “医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人,我们采用的诊治方法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普遍接受程度,让多数患者受益。”

  “我们的任务是辨认出患者有没有出现腹膜癌的苗头,明确疾病的发展阶段,找到干预措施。但做到这些还不够。”李雁说,如果诊疗方法难度太大或者费用太高,就无法让多数患者受益。

  “医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人。尤其在公立医疗机构,我们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法更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普遍接受程度,而不是瞄准高端人群。”李雁的理想是,寻找一些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都不太高、易于推广普及的办法,把腹膜癌诊治这块坚冰打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雁和他的团队耗费8年时间,总结分析了上千例病例,最终探索出一个简单易行的诊断办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乡镇卫生院就可以做。”李雁说,12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被优化成3个指标,原来近千元的检查成本被降低到240元,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却大大提高。经过多年推广,这种做法已经被肿瘤学界认同。

  李雁还研究改进了CT诊断技术,以求进一步详细评估肿瘤的发展阶段。“使用改进的方法,CT检查费用总共只花540元,和花费8000元的PET-CT相比,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李雁说,用相对低廉的成本把肿瘤的具体发展状况了解透彻,可使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

  方敏是李雁的博士研究生,在她看来,自己的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转化医学推动者。“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做好科研的前提是做好一名医生,这样才能基于临床需要做研究,缩短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

  “医学科研不能追求华而不实,而应该脚踏实地,强调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同时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国情现实。”李雁说。

  “如果医生仅从临床医学出发,关注的就只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时,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关注病灶是治病的前提,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才能救人。”

  这天上午,79岁肠癌患者的两位家属到李雁的办公室进行术前谈话。李雁一边讲解,一边用笔勾勒出几张草图,详细描述了患者病情和手术过程。他在肠道部位标记了一个“100%”,告诉患者“手术虽无法保证100%成功,但成功几率很高,要有信心”。半小时的谈话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原本紧张不安的家属露出了笑容。

  “人们恐惧黑暗,是因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肿瘤患者也是如此。”李雁说,谈癌色变是公众的普遍心态。要让病人放下心理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沟通必不可少。摸索多年,李雁发现,在跟患者和家属沟通中,画一张简洁易懂的示意图是最有效的方式。

  “治疗之前要对每个病人讲清楚3个‘W’,What Disease(什么病),What Stage(发展到什么阶段),What Treatment(如何治疗)。要告诉他们治疗能够得到什么好处,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承担哪些风险。”李雁说。

  李雁说,医生如果把这些问题一一讲清楚,多数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自然会对治疗结果有合理的预期。当感受到医生的细心和耐心时,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道理上,患者和家属都更容易与医生达成共识,事后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手术是个大工程,术后管理更是个大工程。中南医院肿瘤科医师杨肖军说,许多找到李雁的患者,之前已经做过多次手术,这就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当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时,李雁甚至推着患者去做检查。李雁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及时掌握病情,更多是为了照顾患者心理层面的需求。

  “长于治病者,却可能疏于救人。”李雁认为,如果医生仅从临床医学出发,关注的只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关注病灶是治病的前提,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才能救人。

  “一定要把病人叫到检查室来私下问诊,一定要亲自为病人听诊、量血压,一定要亲自与病人和家属做术前谈话。事必躬亲是我的习惯,更是出于我对治病救人的认识。”李雁说,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的暖意,除了来自医生高超的医术,一定还有医生的神态、言语所散发出的无形的东西,这就是修养和内涵,需要医生终身修炼。

  “每次术前谈话、术后讨论都应该是一次小型的抗癌知识公开课,请尽可能多的病人亲友参加。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会转化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抗癌行动。”

  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思耐心细致地与患者交流,不仅仅是为了让患者打消顾虑,安心接受治疗。事实上,李雁的心里还有本更细的账。

  李雁告诉记者,在医生队伍中,肿瘤医生仅占6.67%,而每年全国死亡人口的30%是死于癌症。“希望靠6.67%的人解决30%的死亡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李雁说,癌症是一种“社会病”,发病原因和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心理状况息息相关。而在癌症防治领域,社会公众和老师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他常常把这样的观点传达给学生:医学精英要放下身段,自觉走近大众。如果只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救治患者,那么知识就仅仅是一个谋生手段。要想真正作出社会贡献,还要走科普路线,通过每次和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把正确的知识传达给他们。

  “我把每次术前谈话、术后讨论都当作一次小型的抗癌知识公开课,请尽可能多的病人亲友参加,让他们接受正确的抗癌知识。”李雁说,有时,患者的亲友会事先列好一个问题提纲,让他一一解答,最长的术前谈话竟持续了两三个小时。

  “今天十几个人听,明天十几个人听,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会转化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抗癌行动。”李雁说,如果把大众掌握防癌知识正确率提升10个百分点,癌症发病率就一定会降下来。“我坚信,掌握正确防癌抗癌知识的社会大众,才是战胜癌魔的最强大力量。”

  李雁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不局限在医院里。在他的手机上,储存着每一位经他救治过的患者的电话号码,他坚持定期与这些患者联系,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为他们答疑解惑。

  在中南医院肿瘤科病房,记者见到82岁的盆腔癌患者刘女士。老人的儿子说,母亲从10年前开始在李雁这里治疗,如今病情已经大为改善。最令他感激的是,这10年来,逢年过节,他们总会接到李雁的短信和电话,询问母亲病情和饮食情况,反复交待应注意的事项。“他惦记着病人,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恩。”

  来源: 健康报

 

相关推荐:

医生眼中的好医生什么样?

徐克成:一名癌症医生的布道之路

医生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职业

近七成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查询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