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答案
2011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C】解析: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完备法案,它促进了欧洲乃至其他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2.【D】解析:按照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理,遵守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指导的职业活动。
3.【B】解析: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对于那些遭遇不幸者来说,心理和精神压力直接威胁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即使是成功人士,由于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也可能会形成对他们的沉重心理压力,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另外,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患WJA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健康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4.【B】解析:B、D都符合题意。哪个更符合题意呢?仔细揣摩,题干更强调负面作用,故选B。若题干改为“公示”原本是为了……,没想到现在却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负面效果,则D更符合题意。
5.【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在实践中逐渐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6.【D】解析:社会工作者的持续学习能力是指其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训练,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意见以及相关设想。同时,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求其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
7.【D】解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含了深刻的福利思想,对我国今天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影响深远。佛教在民间流传很广泛,其强调“慈善、博爱,众生平等”,对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幸福观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8.【D】解析: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社会工作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的扩展:第二,社会工作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的发展。服务对象早期是由于生理原因、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人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在当代也包括了在非物质领域遇到困难由人士,即拓展为“有需要”的人士。
9.【A】解析:个别化原则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操作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吐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直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10.【B】解析:在与服务对象的长期接触过程中为服务对象保守个人隐私是保证双方建立互信关系和 K期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保密原则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打破:第一,服务对象要求保密的事项属于违法行为;第二,法律行政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审核后调阅服务对象的相关服务记录。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11.【D】解析: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应遵循个别化和不批判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性与人格,充分理解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应努力促进小阳与父亲的沟通,故选D。
12.【B】解析:总体来看,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基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其中,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属于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13.【B】解析:社会工作在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适应就是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14.【C】解析:人类行为按照不同的方式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可划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按照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划分,可划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可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15.【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16.【C】解析:在学龄期,儿童在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l)心理障碍,指学龄儿童面对新环境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2)交往障碍,指学龄儿童在与父母、同伴及老师相处时出现了适应困难。(3)学习困难,指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丁学习能力落后而使成绩低下。(4) 学龄期儿童的这些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儿童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和学习障碍等。
17.【C】解析:社会环境的特点主要有: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层次性是指从对人的生存影响程度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有其层次性。有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有的则比较间接;有的因素对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巨大,有的则影响微弱。于是,对于人的具体生存或具体行为面言,社会环境就有了层次性。
18.【D】解析: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
19.【B】解析: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案主采用否认、压抑的防卫机制是为了消除不愉快情绪体验所采取的自我调适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用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自由联想、宣泄情绪的方法对案主实施治疗,所以用精神分析理论。
20.【C】解析: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现有生活的影响。题干资料显示社会工作者看到小梅儿时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体现出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21.【D】解析:社会工作者建议服务对象改变认知(即对饮酒的看法),属认知行为疗法。
22.【A】解析:在系统理论看来,一个人的问题主要由于其未能与所处环境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案主有效地利用环境中的资源以提高案主解决困难的能力。
23.【C】解析: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社会工作者对王燕提供帮助时,重点在于帮助受助者重新理解过去的经历的意义,并将过去的生活和经验梳理清楚。
24.【D】解析:D属于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特点,其他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25.【B】解析:在判断此题时,大家要能够认真分析题干中所透露的信息。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时,注重改变其绝对化的想法,即改变其存在的非理性信念,由此可判断社会工作者主要采用的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26.【D】解析:对个案工作中会谈方法里支持性技巧在实际中运用的考查。同理心,即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验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并把它表达出来。
27.【A】解析: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在每一实施阶段都有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技巧,以保证服务介入过程的顺利开展。其中:重演,即让家庭成员实际表现相互交往冲突的过程,呈现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
28.【B】解析:协助服务对象分析、了解自己内心反映方式的技巧为心理动力反映。现实情况反映是指协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_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人格发展反映是指协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讽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调整人格。
29.【B】解析:危机出现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危机情境。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应对。危机出现之后,服务对象就会设法解决面临的困难。
30.【B】解析:ABCD都属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但只有B项联系人的角色是将那些需要接受服务的案主联系起来,把那些需要接受服务而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资源的案主与其所需要的资源联系起来。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31.【B】解析: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治疗小组对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工作者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娴熟的实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训练和临床经验。
32.【C】解析:社会工作目标模式强调“共同体”,治疗模式强调“改变”,互动模式强调“组员互动”,发展模式强调“人有潜力”。结合题中和每个模式强调的关键词,正确答案是C。
33.【B】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小组不同阶段中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每个小组阶段都有独特的任务,这是知识的再现,只不过是提取了小组开始阶段里面的两个任务。
34.【A】解析:组员们的表现属于典型的小组结束阶段的组员特点,出现退化行为,以期能够延长小组的日程,增加与社会工作者和组员相处的时间。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
35.【A】解析:小组中期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不再担任领导者和决策者。
36.【C】解析:A项是成长小组,B项是支持小组,D项是治疗小组。
37.【A】解析: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taskgoals)和过程目标(processgoals)。任务目标,是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区问题,包括一项具体的工作,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等,如修桥铺路、安置无家可归者等。这些活动所带来的改善是具体而落实的。所谓过程目标,是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现和培育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从而达到增强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而符合题意的就是任务目标,故选A。
38.【D】解析:小组后期成熟阶段,组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大加强。
39.【D】解析:界定和分析问题是指寻找出杜区问题存在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不利或不足之处,具体包括了解受问题影响的人数、人群特征及居住区域,掌握不同类型人口之间的比例(整体人口一有需要人口一服务对象―接受服务者)。
40.【A】解析:所谓社区自决,是指社区工作者不能居高临下地指挥、命令居民为其所认定的目标而努力,而应尽最大努力让居民明白具体情况,与居民一起讨论和互相交换意见,使居民对事情有客观的了解,并让居民作出合乎自己愿望的决定。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41.【C 】解析:地区发展模式是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目的是提高他们及地区团体对社区的认同,鼓励他们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
42.【D】解析:要求社区工作者能够在意居民,并顾及居民的情况,为居民着想,体谅居民的不便之吐。所以这属于运用体谅的工作技巧。
43.【A】解析: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区的变迁重新评估社区需要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决定未来专业工作的方向;社区居委会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重新界定组织的方向,作出未来发展安排。故选A。
44.【B】解析:地区发展模式是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目的是提高他们及地区团体对社区的认同,鼓励他们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皎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因此选A
45.【B】解析: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机构。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政构在世界各国政府部门配置中形式多样,这与各国的国情、传统有关,也与各国社会保障(福利)政策取向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如澳大利亚的家庭与社区服务部;二是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例如美国的健康与人群服务部;三是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德国;四是社会福利、卫生、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日本、法国;五是社会福利与其他公共行政职能混合的行政主管机构,例如中国的民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46.【C】解析: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包括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所谓直接服务方法就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服务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服务方法是通过支持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的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以及社会工作督导、社会政策倡导等。选项B属于心理服务的方法,也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不属于社会工作间接服务方法。
47.【A】解析:在方案安排阶段应做的工作有:(1)制订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2)选择理想的可行方案。(3)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4)制订行动计划。
48.【D】解析:D选项的内容是一种利他动机,不是出自个人需要的动机。
49.【C】解析:从本题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较私人的、注重人际关系的筹款方式,属于私人恳请。
50.【B】解析:社会服务机构需要向诸多方面作出交代,题中4个选项都属于交代的范畴。但题干中提到的“向立法和权力机构、社会媒体交代”属于政治交代。考生容易将 “政治交代”与“行政交代”混蒲,实际上前者是对外的交代,而后者主要是说明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程序的正常运行,是对内的交代。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51.【D】解析:督导者可以对被督导者进行批评,但要注意方法,理由要客观,语气要委婉,让被督导者心服,并能从中获得成长。
52.【A】解析:比起个别督导,团体督导中每位被督导者同督导者沟通讨论的机会和时间稍显不足。而且团体中,被督导者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导致督导机会上的不平衡。
53.【D】解析:见《教材》第27页,同事督导的优缺点中有相关介绍:在督导过程中,老师的权威降到最低,没有权威现象。
54.【C】解析:A项内容属于终结期的工作,B项内容属于开展期的工作,D项内容属于工作期的内容。
55.【A】解析: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1)缓冲器角色;(2)倡导者角色;(3)机构变迁推动人。其中倡导者一方面,督导者积极代表被督导者的利益,作为行政中间人,帮助社会服务机构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被督导者的利益,问题,提出改善建议;督导者有时也会采取理性的辩论、迎合,或是以某种交换形式的谈判来倡导可被接受的建议。另一方面,督导者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机构政策的规划工作。督导者从被督导的直接服务工作者那里了解到服务对象和社区的需求,了解到政策不足和缺陷,向上级主管积极传递这些资讯,并负责任地根据这些资讯提出机构政策和程序改变的建议。
56.【A】解析:研究者在定量研究中的角色是旁观者。
57.【C】解析:问卷设计应该以回答者视角为主而不是以调查者视角为主。
58.【B】解析:根据《教材》,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应当在研究报告的导论部分提出。
59.【B】解析:定性研究也需要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包括深入访谈、焦点小组、座谈、观察等。
60.【C】解析: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其问题排列原则如下:个人背景一般居首;客观题在前、主观题在后;熟悉、简单、对方感兴趣、封闭式问题置于前面;行为、态度、敏感问题放在后面。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ABDE】解析: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理念,其核心是利他主义。它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62.【AE】解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63.【ABCD】解析: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也受到贫困问题的严重困扰,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其表现主要为BCD选项等组织的大量出现。
64.【ACDE】解析: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65.【ACE】解析}社会工作是-门应用社会科学,其实践包含特定的价值观和信念,它们成为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原则和指南。这些就是专业的应用伦理。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来看,它主要强调了三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社会工作者要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二是坚持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三是坚持专业伦理的权威性。
66.【ACD】解析: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来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对象的角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间接需要是指那些比较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常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出来,如由于环境的刺激,产生了当一个科学家的愿望。直接需要是指随着间接需要的产生而产生出的一系列具体的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等。
67.【AB】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精神分析理论的特征以及实务方法。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治疗中,治疗性对话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阶段: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I诠释。考生应熟知这几个标志性的词语,特别是“自由联想”,这是精神分析实务治疗的最显著标志。
68.【ACE】解析:B项是中年阶段的特点;D项是青年阶段的特点。
69.【BCD】解析:自我表露、示范是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其他都属于检查技巧。
70.【AE】解析:非理性信念是指把那些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想法和观点;无条件地接纳属于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而非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71.【ABC】解析:首先要判断这个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设计开展使用的是互动模式,本题考的就是互 j模式的实施原则,ABC都属于,DE属于发展模式的实施原则。
72.【ABCE】解析:D项属于小组外在力量法,其他的都属于间接干预法,间接干预法还把包括使用:庭作业。间接干预法和外来力量法容易混淆,但是明白一个重点就容易区别:间接干预法用的还是小组:身的力量来帮助成员设计或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而小组的外在力量法是借助小组之外的力量。
73.【ABDE】解析:小组中组员出现了上述的特征,在小组中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ABDE都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功能,给予倾听与回馈,让组员有任务而集中注意力去表达与分享。小组的评估一般在结束阶段。
74.【ABD】解析:C项属于发展模式特点;E项强调互动,属于互动模式特点。
75.【BDE】解析:社区工作在准备阶段要做的工作要求是:(1)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2)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3)社会服务机构做自己的准备,包括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所以BDE选项正确
76.【BCD】解析:本题考查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其中选项A的内容属于需求评定,应为“规划”职能.选项E的内容属于“控制”职能。考生应熟悉每项职能的内容以及说明,能够从类似本题的案例中分出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并进而倒推出其管理职能。
77.【ABCD】解析:选项A属于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选项B属于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选项C属于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选项D属于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进项属于行政性督导的内容,因此不是正确选项。
78.【ABDE】解析:督导者应鼓励被督导者对案主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自我评价和判断,培养其创造能力,井以促使被督导者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为最终目标。故选项C不符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
79.【ABCE】解析:一般而言,社会工作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普通报告、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三种。普通研究报告应该体现完整的内容结构,包括标题、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文献回顾、方法、发现、讨论和建议。D项不正确。
80.【ABC】解析:根据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的反思,行动研究可以分为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三方面。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或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最新资讯
- 2024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2024-06-21
- 2024社会工作者真题及答案-估分专用(中级综合能力)2024-06-21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全)2024-06-21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真题80题全(附答案解析)2024-06-21
- 202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真题及答案-完整版2024-06-21
- 完整版-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真题及答案(两科汇总)2024-06-18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真题80题全(附答案解析)2024-06-18
- 2024社会工作者真题及答案-估分专用(中级法规与政策)2024-06-18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真题及答案(全)2024-06-18
- 202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真题及答案-完整版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