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 >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备考资料 > 2008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中药学复习资料(二)

2008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中药学复习资料(二)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2008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
中 药 学

第五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配伍的含义、内容及目的。
2.掌握配伍禁忌的内容。
3.掌握妊娠用药禁忌的含义及确定妊娠禁用、慎用药物的原则。
4.了解饮食禁忌的含义、内容。

一、中药的配伍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1、含义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治法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的方法。
2、目的
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
3、内容   
(1)七情配伍
七情配伍,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的角度,论述了是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共有七种情况,故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①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②相须:就是性能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③相使:就是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合用,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芪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④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故称半夏畏生姜。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⑤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故称生姜杀半夏。
⑥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称人参恶莱菔子。
⑦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如“十八反”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表示增效,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相畏、相杀,表示减毒,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加以注意。
相反,表示增毒,是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2)君臣佐使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①含义
君臣佐使是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组方原则,是七情配伍的发展。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②内容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
    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其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个意义。一是佐助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之义。这两种一般称为“正佐”法;三是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现象。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病以牛膝为引等;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等。
二、  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另外还有证候禁忌。
1、配伍禁忌   只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十八反诸药: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乌头反贝母、栝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搏莫相依。
2、妊娠用药禁忌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凡能损害胎元或可引起流产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
按药性和毒性的强弱一般分禁用和慎用。
禁用药一般毒性强、药性猛,属于绝对禁用,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慎用药要根据病情慎重选择,要注意用量和时间,一般包括活血祛瘀、行气破滞、攻下通肠及辛热滑利等药,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等。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俗称忌口。
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粘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敛邪等不良作用。具体病症具体应用。如热病,忌食辛热、油腻、、煎炸性食品;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如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烈性酒;肝阳上亢,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之物;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肾病水肿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食品等。 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第六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学习目标:
1、掌握煎药时常用的特殊处理法。
2、熟悉中药剂量的含义。确定剂量的依据及服药方法。

 一、剂量
1、含义
剂量,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
2、确定剂量的依据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1)药物的性质:包括药材的质量、药材的质地、药物的气味、有毒无毒。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用量宜小,并以少开始,视病情变化,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以防中毒或产生副作用。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用量应较大;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较大些,干燥的应较少些。过于苦寒的药物,多用会损伤肠胃,故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
   2、剂型、配伍: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大一些;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
   3、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体质、病情以及性别、病程、病势、生活习惯与职业等。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用量可适当大些;儿童及体弱患者,剂量宜酌减。又病情轻者,不宜用重剂;病情较重者,剂量可适当增加。
4、季节变化: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可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宜重用,冬季用量轻。
一般中药内服约5~10克,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克;新鲜药物30~60克。剧毒药、峻烈药、贵重药除外。
二、中药的用法
      1、中药煎煮法

(1)煎煮器具 煎药的器具很多,但以陶瓷器皿中的砂锅为好。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2)煎煮用水 煎药用水,一般认为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及池溏水都可以作为煎药用水。
(3)煎煮火候    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
(4)煎煮方法、提前浸泡30~60分钟为宜,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一剂药一般至少应煎两次。发散药及芳香性药物,应当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及补益药,一般宜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5)特殊煎煮法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由于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入药方法也不同。
    (1)先煎 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磁石、牡蛎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20-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毒性大的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天南星等,久煎可降低毒性,也宜先煎45~60分钟,以确保用药安全。
(2)后下 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它药煎煮5~10分钟后,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久煎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大黄、番泻叶等。
(3)包煎 蒲黄、海金沙等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 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贵重药物宜另煎频频灌服或再与其它药同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它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5)烊化 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以及饴糖、蜂蜜,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7)煎汤代水:灶心土
2、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   病在胸膈以上宜饭后服,病在胸腹以下宜饭前服;补益药、驱虫药、攻峻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宜空腹服; 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2)服药多少及次数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服或早中晚3服,每服药液量大约为200~250毫升,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应用药力较强的如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
(3)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一般丸剂、片剂、胶囊、滴丸等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宜用黄酒送服;散剂、丹剂、膏剂、细丸以及某些贵重细料药,可用白开水或汤药冲服或含服;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汁,亦可先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预防呕吐,汤药应浓煎少量多次服用;婴幼儿、危重病人,可将药调化后喂服,对于神志不清、昏迷、破伤风及其它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法将药液或中成药调成药液注入胃中。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第七单元  解表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及使用注意。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3.熟悉: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升麻、蔓荆子。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及使用注意。
4.掌握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各组药物药性与功效的异同点。
5.熟悉麻黄与香薷功效相似药物的相同和不同点。
一、概   论
性能特点: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性善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的目的。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功效:具发散解表的功效,兼能宣肺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透疹止痛、祛风湿等。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者。部分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分类 性味 功效 主治病证 兼治病证
辛温解表药 辛温 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证
辛凉解表药 辛凉 疏散风热,发汗力弱,长于透热解表 外感风热表证以及温热病初起邪在卫分 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

使用注意:
1、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发汗以微汗为度,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2、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津液不足)慎用。
3、使用解表药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
4、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二、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1、麻黄: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性温,入肺与膀胱经,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应用]风寒表实无汗症;肺气不宣咳喘证;水肿兼有表证;风寒痹证。
[特殊用法]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制。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
【配伍】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2、桂  枝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入心、肺、膀胱经,既走表,又走里。发汗力虽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疗阳虚经寒血滞所致诸证可投。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zheng瘕。阳虚水肿、痰饮证。胸痹作痛,阳虚心悸。虚寒腹痛。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配伍】 1、 桂枝配白芍: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3、紫  苏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脾经。为治风寒感冒常用药,兼气滞胀满者尤佳。
【功效】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
[特殊用量用法]
     不宜久煎。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耗气,气虚和表虚者慎用。


4、 生  姜
【性能特点】  入脾经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并兼解鱼蟹毒。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主治病症]  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毒。
5、荆  芥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功在肺肝。生用长于发散,为发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芥穗力较强。止血须炒炭。
[主治病症] 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6、防  风
【性能特点】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或兼否寒热皆可投用。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主治】 ①风寒,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②风寒湿痹,风湿疹痒。③破伤风,小儿惊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
[使用注意】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7、羌  活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归膀胱,兼归肾,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②风寒湿痹。
【使用注意】  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8、细    辛
   【性能特点】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本品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又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功效】  解表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②鼻渊头痛。③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④寒饮咳喘。
【配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使用注意】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反藜芦。

 9、白    芷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善除肺胃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最善治阳明头痛。
【功效】解表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主治】 ①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②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③风寒湿痹,寒湿带下。④疮疡肿毒。⑤风湿疹痒。
【使用注意】  辛温燥散,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熟悉:
1、 香  薷
【功效】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有夏月麻黄之称”
2、藁  本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②风寒湿痹。【使用注意】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3、    苍耳子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①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②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4、辛  夷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用量用法】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
三、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1、薄  荷
  【性能特点】  本品辛凉,气味芳香,质轻上浮,入肺、肝经,疏泄清利,既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又能透发疹毒和疏肝。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芳香辟秽。
【主治病证】 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④肝气郁滞,胸闷胁胀。⑤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牛蒡子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性寒,疏散清宣滑利。外散风热,内解热毒,上宣肺气,下利二便,虽发汗不如薄荷,但长于清解热毒。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主治病证】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③麻疹不透,风热疹痒。④热毒疮肿,痄腮,丹毒。
【使用注意】  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3、蝉  蜕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功在肺、肝二经。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长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
【功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病证】  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③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 ④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配伍】  蝉蜕配胖大海:两药相合,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4、桑    叶

【性能特点】  本品质轻疏散,苦寒清泄,味甘兼润,入肺能疏散清润,入肝能清火益阴,并兼凉血止血。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 ①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 ②肺热燥咳。 ③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④血热吐衄轻证。
    【配伍】  桑叶配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合用后善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及肝肾亏虚目暗不明。
桑叶配黑芝麻:补肝肾明目力强,治肝肾亏虚视物昏花效佳,兼肠燥便秘者尤宜。

   5、菊  花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轻散,苦寒清解,味甘略兼益阴,疏散清降并能。入肺经,善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入肝经,善泻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
【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配伍】  菊花配枸杞子: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佳。

    6、葛  根
     【性能特点】  本品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功在脾胃。既长于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又善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具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之功。
【功效】  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①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②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③热病烦渴,消渴证。 ④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用量用法】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宜生用。
【配伍】  生葛根配黄芩、黄连: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7、柴  胡
【性能特点】  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升散,主入肝胆经。功善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举阳气,既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又为治气虚下陷所常用。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主治】 ①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②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③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用量用法】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
【配伍】  柴胡配黄芩: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热;黄芩苦寒,善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熟悉:

    8、 升  麻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用量用法】升举阳气多用炙升麻。
【使用注意】  本品具升浮之性,凡阴虚阳浮、气逆不降及麻疹已透者,均当忌用。
9、   蔓荆子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四、相似药物的比较
1、麻黄、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
不同1: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不同2:麻黄善宣肺平喘,治肺气不宣之喘咳;还能利水退肿,治水肿兼表。桂枝又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治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冷痛,阳虚水肿,痰饮眩悸及虚寒腹痛等。
2、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不同1:荆芥微温平和,生用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又治风热感冒无汗或汗少者;防风微温而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品,发汗力虽较弱而长于胜湿,凡外感表证无论寒热或夹湿与否均可投用。
不同2:荆芥生用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

3、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不同1: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兼治肝风头痛。
不同2:桑叶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还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菊花又善清热解毒,治痈肿疮毒。
4、柴胡、升麻:均为解表升阳之品,能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
不同1:虽均能解表,但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
不同2:升麻能透疹,治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
不同3:柴胡又善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又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
5、香薷、麻黄:均能发汗解表、利水退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
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被遏之头痛、形寒、发热无汗及腹痛吐泻;
麻黄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此外,麻黄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等。
第八单元    清 热 药
学习目标
1.掌握清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蒿、地骨皮。
    3. 熟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苦参、紫草、水牛角、青黛。蚤休、穿心莲、白鲜皮、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觅、红藤、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熊胆、白薇、胡黄连。
   4.掌握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牡丹皮与赤芍,金银花与连翘各组药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点.
   5.熟悉芦根与天花粉的相同和不同点。

一、概论
【含义】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性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分类】  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习惯将本章药物分为五类。
清热药的分类及其特点

分   类
性   味
功    效
主    治
清热泻火药
甘寒
或苦寒
清气分热
外感热病气分高热证,以及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兼以清热泻火
外感或内伤之湿热火毒诸证,如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痛、疮疹,以及诸脏腑火热证。
清热凉血药
苦甘寒
或咸寒
主入血分,清热凉血,
兼以滋润、活血
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诸证
清热解毒药
苦寒
或辛寒
甘寒
清解热毒
主治外感或内生实热火毒诸证,如痈疮肿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热毒泻痢、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等
清虚热药
苦咸甘寒
多入肝肾经
清虚热、退骨蒸,
兼凉血
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配伍方法】 
1、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2、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
3、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祛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
4、里热积滞者,宜适当配合泻下药;
5、里热兼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胃药。
【使用注意】 
1、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2、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
4、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名 称
性 能 特 点
功  效
应 用
使 用 注 意
 
生用清泄与透达并具,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煅后外用,收敛之中又兼清热之性,可治疮疡不敛及湿疹等。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温热病气分实热;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大寒伤胃
苦寒清泄,甘寒滋润,清热之力稍逊石膏,擅长滋阴润燥。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
寒润滑肠
 
清热生津,
清肺润燥,
消肿排脓。
 
苦寒
孕妇忌服
反乌头
栀 
苦寒降泄清利,
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热病心烦;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苦寒滑肠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不宜久煎
谷精草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 石膏、知母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石膏降火力强,并兼解肌,重在清解
知母味苦甘质润兼归肾经,重在清滋,又能滋阴润燥通肠,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等。
2、芦根、天花粉:同归肺胃经,均善清热生津止渴,治热病津伤烦渴。
相异的是:芦根甘寒质轻,作用较缓,善清肺胃之热而兼透散,治外感热病初期兼表证、中期高热烦渴、后期热退阴伤烦渴成宜;又能清胃止呕、清肺利尿,且兼祛痰排脓,治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等。天花粉苦微甘,性微寒,生津之力较强,又兼能清肺润燥,治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还能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疮肿未脓可消,已脓可溃,脓多促排,脓尽不用。此外,将其制成结晶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用于抗早孕及中期妊娠引产有效。
三、  清热燥湿药

名 称
性 能 特 点
功  效
应 用
使 用 注 意
 
 
苦寒,清泄燥湿,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除上中焦湿热。
兼入血分,能凉血而止血,清热而安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清热-生;安胎炒,清上焦酒炙,止血-炒炭。
苦寒易伤脾胃
 
苦寒,清泄燥湿,药力颇强,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等。
同上
 
 
 
苦寒,清泄燥湿,作用偏于下焦,
善清相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
药力不及黄连,以退虚热为长。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同上
 
清泄燥湿,药力较强,主归肝胆,兼归膀胱。既善清下焦湿热,又善泻肝胆实火,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疼痛、目赤耳聋、协痛口苦。惊风抽搐。
同上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反藜芦。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疮疹、热毒痈肿、目赤肿痛、血热吐衄及其它脏腑火热证。
相异的是:黄芩入肺与大肠,兼入胃与胆等经,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且止血力强,又善治温病热入气营血分证、肺热咳喘、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淋痛及痔漏便血;还能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此外,与柴胡相伍能治少阳寒热往来。黄连大苦大寒,药力最强,主入心胃,兼入肝与大肠等经,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又善治温病热人营血之神昏谵语、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呕吐吞酸、湿热痞满,以及胃火炽盛消谷善饥。黄柏药力弱于黄连,主入肾兼入膀胱,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肾)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又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以及下焦湿热之尿闭、淋浊、带下、阴痒、足膝肿痛及脚气等。

四、清热解毒药

名 称
性 能 特 点
功  效
应 用
使 用 注 意
 
 
苦寒,清泄燥湿,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除上中焦湿热。
兼入血分,能凉血而止血,清热而安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清热-生;安胎炒,清上焦酒炙,止血-炒炭。
苦寒易伤脾胃
 
苦寒,清泄燥湿,药力颇强,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等。
同上
 
 
 
苦寒,清泄燥湿,作用偏于下焦,
善清相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
药力不及黄连,以退虚热为长。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同上
 
清泄燥湿,药力较强,主归肝胆,兼归膀胱。既善清下焦湿热,又善泻肝胆实火,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疼痛、目赤耳聋、协痛口苦。惊风抽搐。
同上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反藜芦。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使用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用。贯众有小毒。鱼腥草不宜久煎。射干、鸦胆子孕妇、小儿慎用。

金银花、连翘:均归心肺,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风热表证及温病发热。对疮肿,无论初起兼表或热毒炽盛均可;对外感热病,无论邪在卫、气,还是营、血均宜。
然金银花甘寒香散,清透解毒力强,疮肿热毒重者尤宜,又治肠痈、肺痈及热毒血痢。连翘苦泄微寒,长于散血结气聚而消痈散结,素有“疮家圣药”之誉,疮痈有肿核者尤宜,又治瘰疬痰核;还兼利尿,治热淋涩痛。
射干与山豆根:均清热解毒,利咽,同治咽喉肿痛。
  不同功效:射干苦寒泄降,清热解毒,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善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善清肺火,降气消痰,平喘止咳。
           山豆根大苦大寒,功山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之要药,又有清热解毒消肿,治疗牙龈肿痛,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五、清热凉血药

名 称
性 能 特 点
功  效
应用
使 用 注 意
苦寒清泄,味甘质润,为清滋润滑之品。
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地黄长于滋阴。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寒滑腻滞,故脾虚食少便溏及湿滞中满者忌用。
苦甘咸,质润性寒为清凉滋润解散之品。
既能清热凉血、养阴护营,又能滋阴降火、润燥滑肠,还善清解火毒、消散肿结。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同上
反藜芦
 
为清泄行散之品,既善清热凉血,又善活血化瘀,还兼退虚热、透阴分伏热,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之特点。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用。
清热凉血-生用;活血祛瘀-酒炙
赤 
 
专入肝经,为清泄行散之品,
既善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凉血,又善活血化瘀而止痛。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属虚寒者忌用
反藜芦。
紫  草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本品有轻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忌用。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本品性寒,脾胃虚寒不宜

牡丹皮、赤芍药:同源于毛茛科植物,均味苦性微寒而归肝经,均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zhengjia肿毒及跌打瘀肿等证。

然牡丹皮兼辛味,并入肾经,又善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治热病后期之阴虚发热、久病阴伤之无汗骨蒸;赤芍药苦泄而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与止疼痛,治肝郁化火胸胁痛及肝火目赤肿痛。
六  清虚热药

 
 
使
清凉与透散并具,既善退虚热、清肝热、凉血热、除疟热、解暑热,又能透阴分伏热、透营热、透表热。
退虚热,凉血除蒸,
解暑,截疟。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
脾虚肠滑者不宜服
为清凉益阴之品。既能退虚热、凉血热、泄肺热,又略兼益阴而生津。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内热消渴。
 
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银柴胡
退虚热,清疳热。
 
 

比较药物的异同点:
牡丹皮与地骨皮:共同功效退虚热,凉血。同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血热吐衄。
         不同功效:牡丹皮辛苦微寒,善治无汗骨蒸;专入血分,能活血化淤,凉血而不留瘀,且善清肝火,善治血热斑疹、血瘀经闭、跌打瘀肿、胸胁疼痛及干热目赤等。地骨皮甘寒,善治有汗骨蒸,善清肺火,治肺热咳嗽;且益阴生津,治内热消渴。
柴胡与银柴胡:均退热。
     不同:柴胡发表退热,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寒热往来,又舒肝解郁,升阳、截疟。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黄连与胡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不同:黄连善清心火,泻胃火,除中焦湿热,凡湿热火毒重症宜用。
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治中下二焦湿热火毒诸证及骨蒸潮热、小儿疳积。

作业:
1、下面哪种属相杀
A.莱菔子与人参   B.半夏与生姜   C.生姜与半夏  
D.乌头与半夏   E.人参与莱菔子
答案:C
2、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的配伍是:
A.相须   B.相使  C.相杀 
D.相畏  E.相恶
答案:E

3、夏枯草
A.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B.性质滋腻,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者忌用
C.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D.治疗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E.治疗黄疽,热淋,血淋
答案:C
4、下列治疗肺痈的药物中,功能清热解毒者是
A.鱼腥草
B.芦根
C.桃仁
D.桔梗
E.薏苡仁
答案:A
5、下列清虚热药中,哪一味药长于清肺热
A.白薇
B.胡黄连
C.地骨皮
D.银柴胡
E.青蒿
答案:C
6、下列哪组药具有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
A 防风  荆芥  白芷
B 藁本  紫苏  防风
C 防风 羌活  藁本
D 白芷 紫苏 桂枝
E  麻黄  香薷  桂枝
答案:C
7、柴胡、升麻均具有的功效环球网校搜集整理是
A 解表生津
B 清热解毒
C 舒肝解郁
D 升举阳气
E 透发麻疹
答案:D
8、下面哪两药合用,善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治咳喘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者为: 
A.麻黄配石膏
B.麻黄配杏仁
C.杏仁配桂枝
D.麻黄配薏茹仁
E.石膏配杏仁  
答案:B
9、治疗鼻渊,头痛,宜选 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A.辛夷
B.夏枯草
C.藁本
D.香薷
E.荆芥
答案:A
10、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出汗,发热脉浮缓,当首选
A 薄荷  B 荆芥  C 香薷  D  防风  E 桂枝

B型题
A.先煎
B.包煎
C.另煎
D.后下
E.冲服
1.大黄、番泻叶
2.人参 
3.川乌 
4、旋复花
答案: D 、C  、 A  、B
A.青蒿
B.射干
C.牛黄
D.白头翁
E.败酱草
5.苦寒降泄,专归大肠经,善除大肠热毒蕴结而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里急后重之良药
6.辛苦微寒,既归胃与大肠经,又人肝经血分。功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兼能祛瘀止痛。善治肠痈腹痛,兼治肝痈、肺痈及血瘀胸腹痛
7.既善退虚热、清肝热、凉血热、除疟热、解暑热,又能透阴分伏热、透营热、透表热
8.苦寒归肺,既清泄散结,又祛痰利咽,善治咽喉肿痛,属热结痰盛者尤宜
答案:D、 E、 A 、B
A 乳痈
B肠痈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C 肺痈
D 疔毒
E大头瘟毒
9、鱼腥草善于治疗 
10、      蒲公英善于治疗
答案:C、A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资格查询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