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 >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备考资料 > 2013年初级中药师考试讲义重点:第九章

2013年初级中药师考试讲义重点:第九章

更新时间:2012-12-19 15:15:0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点击进入:2013年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讲义重点汇总

  第九章 外用膏剂

  一、 概述

  1. 含义、分类和特点

  外用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后者(近似固体)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TTS)。

  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TTS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副作用。

  外用膏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以及凝胶剂等。

    推荐:卫生资格考试报考指南专题

  2. 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透皮吸收途径有:①完整表皮;②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药物透过完整表皮的角质层细胞及其细胞间隙是主要途径。透皮吸收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

皮肤条件

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皮肤的温度与湿度、皮肤的清洁

药物性质

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有水溶性的药物透皮吸收较理想。经皮吸收制剂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

基质的组成和性质

一般认为药物的吸收在乳剂型基质中最好,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

基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等能增加药物的穿透性,有利于吸收;

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离子型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非离子型药物有较高的渗透性

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其他因素

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时间

  二、软膏剂

  1.含义与特点

  软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软膏中药物透皮吸收,也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2. 软膏剂的制备

药物加入基质的方法

不溶性固体药物

制成细粉、极细粉或微粉,与少量甘油、蜡等研匀后,再逐渐递加其余基质研匀;或将药物细粉加入熔融的基质中,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植物油提取药材

以植物油为溶剂加热提取,去渣后再与其他基质混匀;或用油与基质的混合液共同加热提取,去渣后冷凝。

可溶性药物

水溶性药物与水溶性基质混合时,可将药物水溶液直接加入基质中;与油脂性基质混合时,药物一般应先用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后,再与其余基质混匀。与乳剂基质混合时,在不影响乳化的情况下,可在制备时将药物溶于相应的水相或油相中。

油溶性药物可直接溶解在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

中药浸出物

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合。

固体浸膏可先加少量溶剂(如水、稀醇等),使之软化或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匀。

共熔成分

如樟脑、薄荷脑、麝香草酚等并存时,可先将其研磨共熔后,再与冷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

挥发性药物或热敏性药物

待基质降温至40左右,再与其混合均匀。

制备

方法

研合法

软膏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且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均匀混合时,可用此法

熔合法

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需用熔融基质提取药材有效成分者,多采用此法。一般熔点较高的基质,如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融,熔点较低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随后加入熔化。

乳化法

将油溶性组分(油相)混合加热熔融;另将水溶性组分(水相)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约80℃)时,两相等温混合,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分散相加至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混合过程中发生乳剂转型,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

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

  3. 常用基质

  理想基质的条件:①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②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③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④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⑤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油脂性基质

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④但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药物释放较差,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⑤用水也不易洗除;⑥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油脂类

动、植物油及氢化植物油,常与熔点较高的蜡类熔合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麻油+蜂蜡)

类脂类

羊毛脂

吸水性较大;能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

蜂蜡

常用于调节基质的稠度;也可作为辅助乳化剂。

烃类

多为饱和烃,性质稳定。不易被皮肤吸收,尤适用于保护性软膏

凡士林

具有适宜的稠度和涂展性,且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性质稳定,不酸败,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吸水性差,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但与适量的羊毛脂、鲸蜡醇或胆甾醇等合用,可增加其吸水性。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改善药物的释放与穿透性。

石蜡

主要用于调节软膏稠度,液状石蜡还可用以研磨药物粉末,使其易与基质混匀。

硅酮(二甲聚硅)

对皮肤无刺激性,润滑而易于涂布,疏水性强,常用于乳膏剂。不宜用于眼膏基质。

乳剂性基质

①对油和水均有一定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释放与穿透;②可吸收创面渗出物,易涂布、易清洗;③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病,忌用于糜烂、溃疡及化脓性创面;④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

O/W型

能与多量的水混合、无油腻、易洗除。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但若患处分泌物太多,分泌物会反向吸收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因易干涸、霉变,常需加入保湿剂、防腐剂等。

W/O型

能吸收部分水分,但不能与多量水混合,透皮良好,涂展性佳。

水溶性基质

释药较快,无油腻性和刺激性;②能吸收组织渗出液,可用于糜烂创面和腔道黏膜

③润滑作用较差,易失水、发霉,故需加保湿剂与防腐剂。

纤维素衍生物

甲基纤维素(冷水)、羧甲基纤维素钠(冷、热水)

聚乙二醇

化学性质稳定,可与多数药物配伍,不易酸败和发霉;吸湿性好,可吸收分泌液,易于洗除;药物释放和渗透较快;长期使用可致皮肤干燥。(透皮促进剂)

卡波姆

溶胀、凝胶特性,以及增湿、润滑能力,铺展性良好,涂用舒适,并具有透皮促进作用。尤适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同时也是液体药剂良好的助悬剂、增稠剂和辅助乳化剂,还可用作黏合剂、包衣材料及缓释、控释材料。

  ★一价皂作乳化剂的O/W型乳剂基质:

  处方: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液状石蜡60g,凡士林10g,羊毛脂50g,三乙醇胺4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处方中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皂化生成硬脂酸胺皂,为O/W型乳化剂。

  未皂化的硬脂酸作为油相被乳化成分散相,并可增加基质的稠度。

  羊毛脂可增加油相的吸水性和药物的穿透性。液状石蜡和凡士林用来调节基质的稠度,增加润滑性。

  单硬脂酸甘油酯能增加油相的吸水能力,具有辅助乳化、稳定和增稠作用。

  尼泊金乙酯:防腐剂。

  ★脂肪酸山梨坦类作乳化剂的W/O型乳剂基质:

  处方:凡士林400g,硬脂醇180g,倍半油酸山梨醇酯5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处方中倍半油酸山梨醇酯为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作W/O型乳化剂,硬脂醇也有较弱的乳化能力,可起辅助乳化作用。

  4. 眼膏剂

  ⑴ 概述

  眼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无菌软膏剂。

  应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涂布于眼部,对眼部无刺激,无微生物污染。眼膏剂较一般滴眼液疗效持久,且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

  眼膏剂所用基质除符合软膏剂的要求外,必须灭菌且纯净细腻,确保对眼结膜、角膜无刺激性。

  常用基质: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8:1:1,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减液状石蜡用量。尤适用于抗生素和中药眼膏。

  ⑵ 制备

  因其属灭菌制剂,故所用基质、药物、用具与包装材料等均应严格灭菌,且在洁净、无菌条件下操作。

  制备时,基质加热熔融经滤过后,于150℃干热灭菌1~2小时,放冷备用。

  如主药易溶于水而性质稳定者,可用少量灭菌蒸馏水溶解,再分次加入灭菌基质研匀制成;

  如主药不溶于水或不宜用水溶解而又不溶于基质时,应粉碎成极细粉(≤75μm),与少量眼膏基质或灭菌液状石蜡研成糊状,然后分次加入其余基质研匀,灌装于灭菌容器中,密封。

  ⑶ 质量要求

  所用基质除符合软膏剂的要求外,应均匀、细腻、对眼部无刺激,并易涂布于眼部,便于药物的分散和吸收。

  基质在配置前应滤过并灭菌。

  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

  混悬型眼膏剂不得检出大于90μm的粒子。

  三、膏药(黑膏药)

  1. 含义和特点

  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经高温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成为白膏药。

  黑膏药的特点:基质的主要组分为高级脂肪酸的铅盐。

  2. 制备

  原料:植物油(以麻油最好);红丹(主成份四氧化三铅,含量要求在95%以上)

药料提取

一般炸至枯黄(油温控制在200~220℃)后,捞出药渣,即得药油。

其中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如花、草、叶、皮等药材,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矿物药以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

炼油

控制在270以上的高温下,油:丹=500:(150~200)(冬少夏多)。

去渣后的药油于300℃左右继续加热熬炼,炼至“滴水成珠”为度。炼油程度至关重要,过“老”则膏药松脆,黏着力小,贴用时易脱落;太“嫩”则膏药质软,贴后容易移动,且黏着力强,不易剥离。亦可用软化点测定仪

下丹成膏

膏药的老、嫩,可取少量滴于水中,随即作出判断:膏粘手,表示太嫩,应继续加热,或补加铅丹后加热;膏不粘手,且稠度适当,表示合格;膏发脆,表示过老,可添加适量炼油或掺入适量较嫩膏料调整。

去“火毒”

在水中浸泡,或用动态流水去除

摊涂

取膏药团块置适宜的容器中,文火或水浴上热熔,60℃~70℃保温,加入细料药搅匀,用竹签蘸取规定量,摊涂于纸或布等裱背材料上,折合后包装,置阴凉处贮藏。

  四、贴膏剂

橡胶膏剂

药材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由裱背材料、膏料、膏面覆盖物组成

黏着力强,无需预热可直接贴用;不污染衣物,携带方便,有保护伤口及防止皲裂等作用

基质的组成

橡胶

主要基质,常用未经硫化的生橡胶以及热可塑性橡胶

增黏剂

增加膏体的黏性,常用松香以及松香的衍生物,如甘油松香酯、氢化松香、β-蒎烯等

软化剂

使生胶软化,增加胶浆的柔性和成品的耐寒性,改善膏浆黏性。常用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植物油。若处方中含挥发油及挥发性药物(如樟脑、冰片、薄荷油等)较多时,用量应酌情减少

填充剂

常用氧化锌(药用规格)、锌钡白(俗称立德粉)。

溶剂

溶解基质常用的溶剂为汽油、正己烷,在膏料涂布完成后回收除去。

制备

饮片提取→膏浆制备→涂布→回收溶剂→切割→加衬→包装。

巴布剂

将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也叫“凝胶膏剂

使用方便,贴敷舒适,对皮肤无刺激性。由于基质亲水,膏层含有一定量水分,贴用后皮肤角质层易软化,水合作用增加,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缺点是黏性较差。

由裱背材料、保护层、膏料层三部分组成

药物+基质→混匀→膏料→涂布→压防粘层→切割→包装

贴剂

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

主要由裱背层、药物贮库层、粘胶层以及防粘层组成。常用基质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和聚乙二醇等

  五、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软膏剂

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

应无酸败、变色、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有关规定

粒度

含药材细粉的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

黑膏药

膏体应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应乌黑、无红斑

软化点、重量差异符合规定

贴膏剂

膏料应涂布均匀,膏面应光洁,色泽一致,无脱膏、失黏现象。背衬面应平整、洁净、无漏膏现象。涂布中若使用有机溶剂时,应检查残留溶剂。

每片的长度和宽度,按中线部位测量,均不得小于标示尺寸。

重量差异

贴剂的重量差异限度应在平均重量的±5%以内,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含膏量

橡胶膏剂与凝胶膏剂

黏附性

凝胶膏剂剂按照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的第一法、橡胶膏剂按照第二法、贴剂按照第二、三法测定。

微生物限度

凝胶膏剂和贴剂;橡胶膏剂每10cm2不得检出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橡胶膏的耐热性、凝胶膏剂剂的赋形性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2013年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报考指南

2013初级中药师考试报名时间预告

2013版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上线 海量题库 免费升级

2012卫生资格中药学职称考试成绩分数线

卫生职称各专业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中药师考试频道   初级中药师在线模考    中药学免费试听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资格查询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药士/师/主管中药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