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国家财政对农业不断加大投入是政府落实党对农村富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引导促进农村加快产业机构调整的主要手段。国家下拨用于支农的各项专项资金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关人员称:农业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使用过程中缺乏严密的规章制度:传统体制的影响,加之扶持面较大,管理环节比较多,施工分散,致使农业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转嫁到农民身上,加大农民义务工比例,增加了农民负担;财政资金在拨付过程中滞留时间长、金额大,特别是在县一级财政问题更为突出;随意改变项目,个别项目因资金拨付到位晚,过了施工季节,原项目已不适宜,不得不改项,错过了发挥效益的机遇;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执行财政资金报账制程序上、手续上不严谨,存在大额提现问题;票据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量白条或当地税务部门代开正规发票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侵占国家资金现象。
(二)挪用现象严重:有的采取多申报农业项目工程量,有的单位多部门申报项目,有的单位将工程任务分解基层,还有的单位对申报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实施等,而将资金挪作他用。有的用于平衡预算,有的用于弥补行政经费,还有些用于建房买车等。
(三)年末挂账资金数额较大,影响项目进度:一是有些农业项目资金主要采取先干后补或先干后拨,由于个别施工单位经济条件差,没有能力垫付前期工程费用,造成不能开工,施工进度缓慢,主管部门及财政不能拨付资金。二是个别单位经费紧张财力不足,采取拆东补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虽然账面有资金数额,但实际银行存款已经没有了,造成不能及时下拨资金,三是财政资金安排晚,工程跨年度,直接影响拨款进度。
(四)资金分散,效果不明显:有的项目资金预算安排到各乡镇,没有重点扶持的对象,而有发展规划的项目单位又因资金短缺而进度缓慢,有的项目资金通过转拨的部门安排到各乡镇数额较小,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也很难保证专款专用。
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业专项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从管理上看,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多环节,这对增加农业投入总量具有积极意义;从使用上看,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资金拨付、使用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有的项目虽名称各异,资金的性质和来源也有区别,但项目实施时间、主体和具体对象都是相同的,就是项目管理机构不同,形成计划雷同、重复投资,为挪用资金创造了条件。
(二)农业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不够。支农项目批复后,绝大部分却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项目单位负责施工,财政负责拨款。项目实施环节缺乏法人负责制的规章制度,资金如何使用,质量如何达标,效果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这些都缺乏专人负责,工程验收制度不健全,致使财政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三、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资金支出结构,加强项目管理:农业专项资金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资金来源。应加大对优质高效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的投资,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发挥主导地位,带动农民致富。从农业项目立项、申报到审批、实施、验收,实行法人负责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把关,根据工程进度、质量向财政申请拨付资金。工程实行分期验收,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工程验收,随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有效监督资金使用。各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分不同项目采取县、乡镇报账制,使有限的发挥更大效益。
(二)强化效益观念,做好项目完工后的效益评价工作:农业专项投资完成和工程竣工后,县、乡镇财政部门要在积极参与项目各阶段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效益评价工作,通过对拨款、使用、施工各个环节的实际效益进行最终评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清责任,奖励先进,惩罚落后,将项目的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财政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都真正关心财政农业专款投资的使用效益。
(三)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列入政府主要领导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一是签定责任状,制定专项资金考核量化指标,有计划地连续性考核,不达标的要追究责任。二是实行专项资金公示制,包括立项时的公示、工程完工时的公示、征求所在单位及所在地群众意见的满意度公示,增加透明度。三是实行工程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共同招标,实行市场竞争机制,以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工程。在财务上可实行专项资金的报账制。实行报账制可以规范财务手续、工程验收手续、资金拨付手续,做到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物资采购要实行专项物资政府采购制。通过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费用,节约资金。
(四)上级应统一拨付检查专项经费:由于市、县行政经费不足,而专项资金检查不光是检查各级主管部门,大量的工作落在乡镇和项目单位上,这样就需要足够的经费来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审计、纪检、财政部门应相互协调,杜绝同一项目、同一资金、同一单位的重复检查。
(五)加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首先,要实行经常性审计制度,加大上审下和交叉审计力度。审计实践表明,这样做,可以引起被审计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得到推广,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既能够有利于摆脱当地政府的干预,又能够摆脱因审计对象熟悉而带来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便于统一口径和标准来恰当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而保证专项资金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对违纪问题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审计、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应相互协调,对发现的严重违纪问题即可借助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对那些严重违纪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对损失浪费严重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对重大案件要移送司法部门进行查处。再者就是实行奖励惩罚制度,对管理和使用混乱的项目在今后的立项上予以消减,对实施好的给予奖励。此外,还要加强审计整改力度。以往在专项资金只注重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而对如何督促有问题的单位去整改落实监督较少。因此,应通过经常性后续继续、追踪落实的方法,督促审计决定和意见的落实,保证专项资金真正发挥效益。最后,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扩大检查成果,实事求是地向领导提供真实信息,提出好的建议,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最新资讯
- 财务岗位交接工作不容小觑2015-07-20
-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税务及会计处理2015-07-20
- 哪些岗位不属于会计岗位?2015-07-20
- 出纳的日常工作注意事项总结2015-07-20
- 国办发文明确了三证合一改革的推进2015-07-20
- 用友软件如何快速备份数据2015-07-20
- 防暑降温支出的税务筹划2015-07-20
- 离婚需谨慎 离婚后房产过户是否免契税2015-07-17
- 企业可否同时享受两加优惠政策2015-07-17
- 销售废旧物资是否缴税 如何账务处理201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