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师考试《初级人力资源》讲义:第四章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工作分析、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功能与职能,并能够根据组织的规模设计人力资源的组织部门。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一)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德鲁克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人事管理所不能表达的意思。他认为,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所谓人力资源,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人力资源的物质性是指,有一定的人口,才有一定的人力;一定的人力资源必然表现为一定的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的可用性是指,通过对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如人格、价值观)等的使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力资源有质和量的限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关于劳动年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国家把劳动年龄的下限规定为15岁,上限规定为64岁。我国招收员工规定一般要年满16周岁,员工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为60周岁(到60岁退休,不包括60岁),女性为55周岁(不包括55岁),所以我国劳动年龄区间应该为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
练习一下:
1、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 )。
A.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B.物质性、可用性、时效性
C.情境性、可用性、有限性
D.物质性、情境性、有限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对人力资源定义考查题。所谓人力资源,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倾向等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二)人力资源的主要特征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有其独特、鲜明的特征。
1.人力资源既具有生产性,又有消费性
人力资源的生产性是指,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一定条件,必须与自然资源相结合.有相应的活动条件和足够的空间、时间,才能加以利用。人力资源的消费性是指,人力资源的保持与维持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财富。
生产性和消费性是相辅相成的,生产性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消费性则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的维持和发展。同时消费性也是人力资源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消费性能够维持人的生计,满足需要,提供教育与培训。相比而言,生产性必须大于消费性。这样组织和社会才能获益。
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指,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而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并具有自我开发的潜力。例如,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拙劣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显得优越,这是因为建筑师在用蜂蜡构成蜂房之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构成。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正因为如此,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位置,是劳动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自然资源总是处于被利用、被改造的地位,服从于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具有意识,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人可以有效地对自身活动作出选择,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2)人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并且是支配其他资源的主导因素。
(3)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开发性,在生产过程中,人一方面是对自身的损耗,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合理的行为,让自己得到补偿、更新和发展。非人力资源不具有这种特性。
(4)人力资源在活动过程中是可以被激励的,即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源以人为载体,表现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因此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大的阶段。在发育成长期(我国规定为16岁以前),体力和脑力处于不断增强和积累的过程中,这时人的脑力和体力还不足以用来进行价值创造,因此不能称为人力资源。当人进人成年期,体力和脑力的发展都达到了可以从事劳动的过程,可以对财富的创造作出贡献,因而也就形成了现实的人力资源。而当人进人老年期,其体力和脑力不断衰退,越来越不适合进行劳动,也就不能再称为人力资源了。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必须在人的成年时期进行开发和利用,否则就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另外,人力资源如果长期不用,就会荒废和退化。人的知识技能如果得不到使用和发挥,就可能会过时,或者导致人的积极性消退,造成心理压力。
4.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自然资源具有完全的自然属性,不会因为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古代的黄金和现代的黄金是一样的,中国的黄金与南非的黄金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人力资源则不同,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地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人力资源质量的不同。
5.人力资源具有可变性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它必须以人为载体,因此,人力资源的使用表现为人的劳动过程,而人在劳动过程中又会因为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影响劳动的效果。例如,当人受到有效的激励时,就会主动地进行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人力资源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相反,当人不愿意进行工作时,其脑力和体力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大小可能会不同,表现出可变的特征。
总结起来,人力资源主要特征为:生产性与消费性、能动性与时效性、社会性与可变性
练习一下:
1.人力资源与其他的资源相比,具有的独特特征是( )
A.双重性;有限性;持续性;时效性
B.双重性;能动性;可用性;时效性
C.双重性;能动性;社会性;时效性
D.物质性;能动性;持续性;时效性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五个主要特征考查。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有其独特、鲜明的特征,以下属于这种特征的是( )。
A.有限性 B.双重性 C.能动性 D.持续性 E.可变性
参考答案:BCDE
解题思路: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五个主要特征考查。A.有限性是人力资源自身定义的内容,不合题意。
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力资源的保持与维持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
B.人力资源如果长期不用,就会荒废和退化
C.人力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被激励
D.人可以有效地对自身活动做出选择,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E.人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参考答案:CDE
解题思路:这是对人力资源能动性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中的人具有意识、处于主体地位、自我开发性、可被激励四方面知识点的考查.
(三)人力资源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
社会财富由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构成,因此,自然资源不能直接形成财富,必须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而人力资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将自己的脑力和体力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自然资源上,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状态,使自然资源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社会财富,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得以转移和体现。所以,没有人力资源的作用,社会财富就无法形成。此外,人力资源的使用量也决定了财富的形成量,一般来讲,在其他要素可以同比例获得并使用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使用量越大,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反之,创造的财富就越少。
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国民收人的增长中,36%是靠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而获得;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科技知识的贡献率达到了60%一80%。在许多产品中,物质资源的原材料价值越来越小,例如,在集成电路的价值中,原材料价值仅占2%;在计算机价值中,原材料价值不到5%;乐器的价值中,原材料的价值已从原来的60%降到20 %;在汽车的价值中,原材料价值所占的比重也不足40 %。由此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
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企业要想正常地运转,必须投人各种资源,而在企业投人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是首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能够充分地激活其他物化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IBM的开拓者小托马斯?沃特森(Tomas J. Watson)说:“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是保证企业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和军事人口。前两部分人口合计为经济活动人口,亦即现实的社会劳动力;后3部分人口是潜在人力资源,虽具备劳动能力,但尚未成为社会劳动力。劳动力来自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来自人口的部分阶层。人力资源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开发和利用受时间限制)、能动性(不仅为被开发和被利用的对象,且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两重性、连续性、再生性、社会性和消耗性。 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Human Resource ,简称HR。 有学者说:企业的所有员工统称为人力资源。 有智者说:18岁以上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材中定义:是指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还有人认为:人力资源首先是把人的一种思维、动作能力视为一种活动力,即把人的活动力看作成“活”的物质;而资源是则把人的能力视为,具有对自然的、社会的需求而能产生有价值的、潜在的,可供再生的、开发的、利用的一种属性。 因此,人力资源的含义为:把具有正常思维劳动能力的人统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广义性和狭义性,广义性是指区域内人口的总数量和质量(质量:思维力好但丧失劳动能力,具有劳动能力但思维甚差)狭义性则是指一个人现有的知识、阅历、技能、思维、应变的表现力和潜在力。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具有能动性、周期性、耐磨性、无限性和战略性。
人力资源的作用是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
1.对人的管理与应用2.公司需要人,你要去招募3.人来了,你要确保他好用4.还要防止他跑掉5.有人要哭,要笑,要投诉,你都要去摆平6.劳动部门的关系要搞好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由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由组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本书所指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无特别指明,一般都是指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
练习一下:
1.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职能,其程度与范围是由哪一方面的程度而确定的?( )。
A.计划
B.控制
C.授权
D.协调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职能知识点的考查.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从一般意义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可以纳入到管理的模式中去,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它的具体模式会有所不同。米克尔维奇和布德罗提出的四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工业或产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模式以劳动关系的协调为主,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工作规则的建立,职业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设计,以资历为基础的报酬体系,雇佣关系和绩效评估等。
(2)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一系列关于雇佣和就业的法令,对公平就业机会的关注成为焦点;同时,由于白领劳动力的增加,很多依赖知识型员工的企业产生了大量的非工会会员员工,如IBM、柯达等著名公司。对这些员工的管理重点从劳工关系转到培训和开发方面,具体措施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丰富、培训和长期薪酬等。
(3)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强调团队合作、相互信任、思想观念的一致以及对组织的承诺等,这些都促使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民主、参与的方式。
(4)高度灵活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凭借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或方法保持长久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必须适应多变的环境,采取灵活的模式。借助“外脑”、聘请顾问、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灵活的雇佣关系、多样的报酬以及权变的组织结构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虽然这四种模式是按顺序提出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由于组织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不同,同一时间内这四种模式可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即便是同一组织,也可能会出现多种模式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演进历程与现代管理思潮的演进密不可分。
一、管理思潮的演进
管理思潮是指对管理实质的哲学性思考、认识和理解。为了更清楚地阐明现代管理思潮演进的思路,美国学者里?斯柯特提出两维的斯柯特矩阵,见图4-1.
斯柯特提出的两个维度分别是:
(l)人性观。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本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说可分为两类:①理性人。即职工们是只受金钱的诱使,是纯理性的。②社会人。即职工们并不只关心和追求物质待遇,他们还关心他人(包括上级和同事)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关切、友谊等人际因素的满足。
(2)环境观。指对企业与环境(主要指市场)间关系的认识。也有两类对立的观点:①封闭性关系。即企业对其职工的管理纯属“内部事物”,与外部环境不相干,在管理中无需注意环境条件的特点与变化。②开放性关系。即企业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间存在不断的相互作用,因而内部管理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制约。
从这两个维度去考察,可以将企业管理的历史划分为古典管理、人际关系学派、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虽然在人性观上大相径庭。但在环境观上都持封闭的态度。第三个阶段虽然有环境观上的进步,但在人性观上有短暂性的退步。只有在24世纪70年代以后,文化管理的兴起,才将企业中对人的重视与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管理观念结合到一块,形成企业管理中的又一次飞跃。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与企业管理的阶段相对应,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雇佣管理、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由于这三个阶段的演变是渐进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实际上也容纳了前面管理阶段中的某些精髓,它们之间并不是绝对排斥的。
(一)雇佣管理阶段
与早期的经验管理相伴随的是人员的雇佣管理阶段,雇主把员工当成机器、工具,看做是简单的生产手段和成本。这时期的管理主要围绕劳工关系展开,所使用的术语主要是劳工关系、工业关系、雇佣关系等。实行的主要是以录用、安置、调动、退职和教育训练为中心的劳动力管理。
(二)人事管理阶段
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欧洲,出现了以打破传统生产方式,以大机器的工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伴随着生产要素和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和职能也相应发生质的变化,出现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这时,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正式进人了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员工招聘、工资和福利等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初步形成。
1.早期的人事管理研究
(1)欧文的初期管理: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799年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以合伙形式创建了一家棉纺厂。他认为人是自然的造物,人的行为是所受待遇的反应,雇主和组织应该努力发掘人们的潜力,消除影响员工潜力充分发挥的障碍。随着对人的管理日益得到改善,欧文创建了最早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把一个木块的四面分别涂成白、黄、蓝黑四种颜色,其中白色代表优秀,黄色代表良好,蓝色代表平均水平,黑色代表差。他把这一木块安装在机器上,每天将反映员工前一天工作表现的颜色转向通道,及时向员工反馈工作业绩
的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欧文在改善对工作中的人进行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之一。
(2)泰罗的“时间―动作”分析:科学管理的实质内容是将工作分为最基本的机械元素并进行分析,而后再把它们最有效地加以组合。弗雷德里克?W.泰罗被西方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主张去分析工作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他进行了最早的“时间―动作”分析实验,使用一只秒表对一名叫施密特的铲装工人进行了细致、准确的研究。通过去除其工作的无效部分,并对技术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最有效的标准工作方式,如对铲的大小、铲斗重量、堆码、铲装重量、走动距离、手臂摆弧及其他工作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工人应该怎样工作才能既省时又省力。结果促使施密特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 96倍。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泰罗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第一,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即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研究一个普通工人在最适宜条件下所能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日工作定额,用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的方法。
第二,工人必须经过科学的选拔,保证他们具备与工作能力相应的体力和智力上的条件,从而有完成规定产量的可能。然后,这些人选的工人还必须接受能使其成为“头等工人”的系统训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自己设法训练和月是高自己。
第三,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培养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保证工人按科学的方法完成任务,找到“一种最佳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的经久合作。即在工人和管理者之间进行适当的明确分工,使计划与执行分离,管理者把自己比工人更能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
练习一下:
1.下列人物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四项原则的是( )。
A.亨利.法约尔《计件工资制》
B.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C.亨利.甘特《工场管理》
D.吉尔布雷斯《论企业的人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早期的人事管理研究中泰罗科学管理知识点的考查.
2.下列哪一观点不属于科学管理四原则( )。
A.将人看作“人力资本”,认为这种资本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是能够增值的资本
B.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
C.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应该进行亲密的经久合作
D.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早期的人事管理研究中泰罗科学管理知识点的考查,
(3)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描述了录用汽车司机、舰艇人员和电话接线生的经历,该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最适合的人。研究某种工作对人们的要求,并鉴别最适合从事该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第二,最适合的工作。试图确定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够从一个人那里获得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效益。
第三,最理想的效果。研究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影响的必要性。
(4)霍桑实验:1923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实验提供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员工行为研究结果,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霍桑工厂是芝加哥城外一家大型的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福利待遇一直不错。但长期以来员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却不高,旷工、罢工、破坏劳动工具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企业聘请了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小组最初以科学管理时期的人性观为基础,提出假设:物质环境的改善将导致员工生产绩效的提高。研究结果却发现,无论是提高、不变还是减低生产车间的照明度,参加实验的所有员工都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研究小组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准备放弃研究,无功而返。这时,哈佛大学的病理心理学家埃尔顿?梅约教授接手实验。梅约教授是一名心理学家,他从员工心理变量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主持的霍桑实验由工作环境实验、福利措施实验和分配制度实验三部分构成,研究的结果发现物理环境与员工个体的工作效率关系较少,工人的情绪、动机、人际关系等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心理因素。当员工被作为实验对象时,他们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为此生产效率提高;过去工人之间很少交流,因为现在同为一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与内容,心情更愉快了,所以生产效率提高。为此,梅约提出了他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第一,人是社会人,个人不是单纯对金钱收人有追求,他们还有社会、心理的需要;第二,生产效率的提高受职工的态度、积极性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三,除了气正式团体”外,还有“非正式团体”,这种非正式团体有自己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第四,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是导致管理学界出现了“以人为导向”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与提法。
2.人事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与特征
受到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中关于人的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代替了个人经验;“时间―动作分析”提供了精确的计算定额的方法;生产工具、操作工艺、作业环境、原材料的标准化,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背景;“工作挑选工人”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管理职能,使依法治厂成为可能。这一阶段,人员管理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在人事管理阶段,企业的人事管理与生产、营销、财务管理等一样,是企业基本的管理职能之一,在企业中的地位并不高。人事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人员招聘、选拔、分派;薪酬发放;档案管理;职务分析;拟定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法;奖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其他人事规章的制定;员工培训的计划与组织。由此可以看到这一阶段人事管理工作在性质上基本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这些工作活动范围有限,短期导向,主要由人事部门人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的战略决策。
练习一下:
1.下列关于人事管理阶段的陈述正确的是()
A.以Y理论作为人事管理的人性假设基础
B.人事管理重视提高员工的全面生活质量
C.人事管理工作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
D.人事管理工作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人事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与特征知识点的考查.
(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1.人事管理的质变
近30年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事管理的性质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潮的出现;
(2)组织的最高管理层亲自过问有关人的管理工作,并有最高管理层的成员被指定处理这方面的工作;
(3)组织对有关人的管理工作方面的投资在绝对值和分配比重上,都有显著的增加,而且这一趋势是持续的;
(4)组织对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等要求不断提高;
(5)组织越来越重视对管理者的培训,而有关人的管理则成为培训的首选内容;
(6)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的战略角度来考虑,远期人力资源规划及人力资源战略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工作;
(7)出现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2.促成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因素
促成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转化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即个人性因素:外部因素,即环境性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雇员群体文化结构的变化,雇员平均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其期望与价值观与20世纪中叶以前的人相比,有着极大的差别;雇员群体的白领化和工会化程度上升。
外部因素包括: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组织对员工培训的要求上升,同时也使企业组织对白领员工的依赖加重了;②在经济方面,世界市场的形成,资金、技术、人力的跨国流动,对人力资源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③文化、政治、法律方面,出现了民权运动。对人性、人的价值的尊重得到普遍倡导,平等就业以及各种反歧视法案出台,组织的法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有关劳动力的使用等方面的法律约束日益加强。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特色
(1)将人力作为资本来看待。人力资本理论来源于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在其《人力资本论》中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进行了深刻的量的分析与研究;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等一系列论著,使人力资本理论系统化、理论化。
人力资本理论与以往经济学家不同的观点是对企业资源的看法,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是为提高人的能力而投入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应、是资本的两种形式;物质资本体现于物质产品上,人力资本则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的结果。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对于企业组织来说,人力资本的核心就是提高员工的素质。
(2)全面重视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所谓工作生活质量,是指把工作作为一种生活内容时获得的满意程度,通常通过员工从工作中得到的自尊感和成就感等表现出来。
职业和生活分离的时代正在过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事业融合在一起。人们开始追求全方位的人生,不会再贸然决定从事某一行业,除非它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企业意识到只有全面重视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才能够实现对新时代员工的有效激励。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①改善奖酬福利及所有权的参与;②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③为员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④提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机会;⑤发展民主参与式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监督。
(3)组织再设计运动的兴起。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推动下,一种无边界组织的概念正在形成。所谓无边界组织是指消除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国内业务与跨国业务的界限、不同层次工作之间的界限以及组织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界限的组织。这些界限有垂直化的和水平化的,同时也可以划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垂直化界限是由于对管理层授权和决策的过分依赖而产生的,组织再设计运动力图通过强调员工参与式的管理和充分授权来消除这一界限,从而加快组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水平化界限存在于组织的各个部门之间,组织再设计运动力图通过建立跨部门小组、部门合作、跨部门的工作轮换等方法来消除这一界限,从而提高组织对客户的反应速度。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战略的重要意义,认为适应组织条件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组织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对组织的经营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时,组织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决策与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将其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员工的特征相互匹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关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以此来促进组织绩效。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但是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无论是从学科的发展演变来看,还是从管理思想的变革来看,人力资源管理都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人事管理的新思想、新职能和新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人事管理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出现与发展应运而生的。在20世纪初,人事管理部门开始出现,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初期,有关对人的管理实质上与对物质资源的管理并无差别。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事管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分工上比原来更为精细,组织、实施更为严密而已。
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社会工业化迅猛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文精神日益高涨,竞争与合作加强,特别是社会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的。由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变化在对人与物质资源认识方面的表现是:人不再是物质资源的附属物。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状况决定了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区别。
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不同的
人事管理将人的劳动看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或成本。也就是说,生产的成本包括物质成本,还包括人的成本。这种认识看似很合理,但是这种认识是把人等同于物质资源,即在观念上人与物质资源没有区别。因此,人事管理主要关注如何降低人力成本,正确地选拔人,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率,避免人力成本的增加。
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做“人力资本”,这种资本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能够为组织带来长期的利益,即人力资本是能够增值的资本。这种认识与人事管理对人的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事管理将人视为被动地适应生产的一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视为主动地改造物质世界,推动生产发展,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和价值的活性资本,它是可以增值的。
3.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有所不同
人事管理的职能基本上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如招聘、选拔、考核、人员流动、薪酬、福利待遇、人事档案等方面的管理,人事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总体来说,人事管理职能是具体的、技术性的事务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则有相当的不同,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既有战略性的管理职能,如规划、控制、预测、长期开发、培训策略等;又有技术性的管理职能,如选拔、考核评价、薪酬管理、人员流动管理等等。总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战略性和时间的远程性,其管理的视野比人事管理要广阔得多。
练习一下:
1.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的认识不同
B.基本职能相同
C.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同
D.时代背景相同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有所不同
(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
传统人事管理主要是面向任务,强调让人适应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人更像是机器的附属品。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有很大不同,.其特色表现为:人本、互惠、科学、系统、权变
(1)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本取向,始终贯彻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这一主题,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把人真正作为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
(2)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互惠取向,强调管理应该是获取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感与成长的双重结果;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3)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科学取向,重视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包括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4)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系统取向,强调整体地对待人和组织,兼顾组织的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强调运作的整体性,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并依靠和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
(5)人力资源管理采取权变取向,强调因人因时因境实施管理,辩证地对待人和工作。
练习一下:
1.鉴于人力资源的特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哪些特色?( )。
A.人力资源管理始终贯彻的主题就是: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
B.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
C.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上是跨多个学科的
D.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必须独立于组织之外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其特色表现为:人本、互惠、科学、系统、权变
2.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依照发展的时期顺序依次为( )。
A.管理科学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B.科学管理阶段-管理科学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C.雇佣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D.行政管理阶段-管理科学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雇佣管理、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与职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人力资源的功能是指人力资源自身所具备或应该具备的作用,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吸纳、维持、开发和激励。
吸纳功能主要是指吸引并让优秀的人才加人到本企业;维持功能是指让已经加人的员工继续留在本企业;开发功能是指让员工保持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激励功能则是指让员工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优良的绩效。
就这四项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吸纳功能是基础,为其他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如果不能将人员吸引到组织中来,其他功能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对象;激励功能是核心,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最终目的,如果不能激励员工创造出优良的业绩,其他功能的实现将失去意义;开发功能是手段,只有让员工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技能,激励功能的实现才会具备客观条件,否则会导致员工“心有余而力不足”;维持功能是保障,只有将吸纳的人员保留在企业中,开发和激励功能才会有稳定的对象,其作用才可能长久。
除了上述的基本功能以外,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任务:
(1)促使员工将组织的成功当做自己的义务,进而提高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业绩;
(2)确保各种人事政策和制度与组织绩效间的密切联系,维护人事政策和制度的适当的连贯性;
(3)确保各种人事政策与组织经营目标的统一;
(4)支持合理的组织文化,改善组织文化中不合理的地方;
(5)创造理想的组织氛围,鼓励创造性,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作风,并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支持;
(6)创造灵活的组织体系,确保组织反应的灵敏性和强有力的适应性,从而协助组织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
(7)确保、提高组织结构、工作分工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8)为员工充分发挥潜力提供所需要的支持;
(9)维持并改进员工队伍的素质、维护并完善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指所要承担或履行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是通过它所承担的各项活动来实现的,表现在七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作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等。
(2)工作分析。包括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对组织内各职位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承担的工作职责清晰地界定:二是确定各职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如学历、专业、年龄、技能、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工作分析的结果一般体现为职位说明书。
(3)招募与选拔。招募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招聘信息,吸引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并鼓励他们申请到组织中工作;选拔是要在一组申请人中录取那些最适合组织及其招聘岗位要求的人。
(4)绩效管理。根据既定的目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作出评价,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包括制定绩效计划、进行绩效考核以及实施绩效沟通、适时地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员工的职业胜任力。
(5)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工作评价,制定福利和其他待遇的标准以及进行薪酬的测算和发放等。
(6)培训开发。包括建立培训体系,确定培训的需求和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以及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总结,从而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
(7)员工关系管理。包括协调劳动关系、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和管理、建设企业文化以及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跨国公司还要涉及跨文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练习一下:
1、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指所要承担或履行的一系列活动。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是通过它所承担的各项活动来实现的是:
A.招募与选拔
B.员工关系管理
C.薪酬管理
D.职位说明书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是通过它所承担的各项活动来实现的,表现在七个方面: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绩效管理、 招募与选拔、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员工关系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需要采取辩证的观点:一方面,要承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实施都必须依靠人力资源。没有人力资源的投人。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此外,由于人力资源的可变性。它会影响到各项工作实施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它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承认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不了企业管理,并不能解决企业管理的全部问题。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决定企业能否正常地运转,可以影响企业前进的速度,但是企业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不了的,如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问题等,正因为如此,不能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万能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中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极为重要的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协助组织管理人员达到以下的目的:确保人与事的良好匹配;降低员工的流动率;促使员工积极、努力地工作;高效地组织招聘活动,从而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促成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感;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以提高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工作团队的效能;使组织不会因为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歧视行为而招致法律诉讼;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遵守国家的法律;使员工得到平等的待遇,缓解、避免员工的不满情绪等。这些都是组织中所有管理人员普遍的愿望。
2.人力资源管理将有助于实现和提升企业的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见图4-2
首先应当明确,企业绩效的实现依赖于顾客的忠诚度,没有顾客来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绩效。要赢得顾客的忠诚,必须使顾客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意,而实现这一点需要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没有高质量的员工工作,企业就无法形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就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就无法实现顾客的满意。而员工的工作效果受制于他们的能力、工作满意度和对工作的态度。而员工工作能力的增进,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和工作态度的改善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如公正的绩效考核、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有效的培训开发以及良好的员工关系等。由此看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和提升企业的绩效。
3.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人力资源的特点表明,人力资源是组织拥有的特殊资源,也是组织获取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资源。随着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使得组织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被逐渐纳人到组织的战略规划之中,成为组织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
4.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且日益复杂,职业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结合日益成为组织员工的迫切需要,综合平衡和改善经济需要和社会众理需要的满足越来越重要。因此,组织必须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技术,寻求激励员工的新途径。
练习一下:
1、下列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中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极为重要的
B.人力资源管理将有助于实现和提升企业的绩效
C.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D.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有四方面知识点考查。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责任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出现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可以追溯至很远的年代,但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出现却相对较晚。
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大多是和现场的生产管理交织在一起并由一线管理人员承担的,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及相应事务的处理越来越多,特别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主张按照相应的标准挑选和培训员工,因此,出现了人事专职人员,如负责工人招聘与筛选的招聘专员;负责工资和福利管理的薪酬管理专员;负责处理养老和保险计划的养老金专员等。
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人事专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事老师来从事招聘、录用、培训和工作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人事专职人员和人事老师的增加,使组织不得不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并赋予这个部门相应的职能,但在早期更多是以其他的名称出现。例如,1818年国际收割机公司成立工业关系部;同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社会部,综合处理员工关系、医疗、福利、安全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库本海默公司成立工业关系部,并设立了分支部门,负责处理员工健康、雇用、抱怨与训练以及工资与报酬等方面的事务。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人事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运作职能。
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出现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它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更加趋于专业化,职能的发挥也得到了加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设置
(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类型
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职业,在美国,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一般分为两类:通才和专才。
人力资源通才有广泛的职责,包括为组织配置人员、在不同水平上培训和开发员工、管理多样化的劳动力、维持公正和公平的报酬项目、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制定满足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方向,确保内部政策符合影响工作场所的所有法律。通才岗位一般被称为人力资源或人事助理,协助整个部门的工作。
人力资源专才一般是指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具体领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一般组织需要五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老师:招聘和录用专才,培训和开发老师,报酬和福利专才,劳动关系专才,职业卫生、安全和保障专才。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专才,其工作不只是在一个专门的领域中,例如,人力资源新型系统专才,负责管理电子化新型系统、有关员工方面的报告以及福利项目。有些专才管理国际员工项目,还有的专才则侧重于满足组织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方面的工作。
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往往体现出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和重视程度。目前,绝大多数欧洲发达国家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人数在6人以上,54%的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人数为11人以上。其中在英国的组织中所配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最多。从组织规模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少于1 000人的组织,2/3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不超过10人,而在1 000人以上的组织中大多数配备了10个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在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人员正在向着更加多面化的方向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整个组织构架中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组织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也决定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按照直线职能制来设置的。
1. 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设置
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特点是:①一般不拥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老师,有的甚至没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是和其他部门(如行政部门、办公室)合并办公来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务;②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般更多地放在招聘和培训员工,以及档案和薪酬管理等事务上。
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虽然较简单,但其职能的重要性却并不逊色。比如,如果一家小型企业在人员招聘和工作分派方面出现严重的错误,那么这些错误就很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的失败,而在大型企业这类错误的危害就要相对小许多。此外,由于小型企业面对大、中型企业的强大竞争,往往需要投人更大的精力获取必要的优秀人力资源,以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练习一下:
1.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特点之一是( )。
A.往往设置招聘、培训和开发、薪酬和福利等多个部门
B.人力资源部门通常通过与其他部门合并办公来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C.拥有数量较多的人力资源老师和多面手
D.人力资源工作出现错误时的危害相对较小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特点:①一般不拥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老师,有的甚至没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是和其他部门(如行政部门、办公室)合并办公来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务;②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般更多地放在招聘和培训员工,以及档案和薪酬管理等事务上。
2、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
大中型企业一般都会拥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设置的特点是:①在某些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方面出现专业化的分工;②人力资源部门中拥有人力资源管理老师或通才;③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十分重要,他们与企业最高层的联系更为密切,往往出现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
职能式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分工比较明确,有利于经验的积累。但是同时也存霍一系列问题:第一,容易使各个职能的衔接脱钩,造成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成系统,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应;第二,没有真正以客户为导向,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的支持作用。
练习一下:
1.以下不属于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的特点的是( )。
A.与中型企业相比,职能化的分工更加细化
B.往往设置众多下属部门,各部门都会有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老师或多面手负责
C.工作重心一般更多地放在招聘和培训员工
D.会出现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大中型企业一般都会拥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设置的特点是:①在某些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方面出现专业化的分工;②人力资源部门中拥有人力资源管理老师或通才;③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十分重要,他们与企业最高层的联系更为密切,往往出现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的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流程再造思想的推广和普及,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架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客户为导向、以流程为主线的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在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一种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出现,内部的工作人员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服务中心,主要完成一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如办理手续、解答政策和接受申诉等,因此对服务中心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第二个部分是业务中心,主要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职能活动,例如招聘、薪酬和培一训等,对业务中心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第三个部分是老师中心,相当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研发中心,主要是出台相关的制度政策,向其他部门提供有关的咨询等,老师中心的人员素质要求最高,必须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应当是该领域的老师。
目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共享服务中心。为了有效应对国际性公司中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双重问题挑战,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利用信息化平台,在一定业务区域(如欧洲、美洲等)内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称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即将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起来,为企业内外所有的客户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并由接受其服务的部门支付服务费,由此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核算;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即将与某一领域的服务和目标有关的人力资源职责转交给组织外部的供应者去完成,这些职能将不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范围之内,人力资源部仅需要对这些职能进行监督,由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质量。
通过这种转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具有了清晰的层次,业务中心和老师中心的人员摆脱了日常事务性工作,可以集中精力进行高附加值的工作,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多地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同时又能够缩短运营时间,更加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练习一下:
1.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的新趋势是( )。
A.随着竞争全球化的加剧,在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中出现了共享服务中心
B.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某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出去
C.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职能趋于集中,工作重心更多地倾向于档案和报酬管理等事务
D.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设置更多地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的新趋势知识的考查。
最新资讯
- 2020年初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考点汇总2019-11-15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汇总2019-10-17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金融经济》考点汇总2019-10-15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建筑经济》考点汇总2019-10-15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考点汇总(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汇总2019-10-10
- 2019年经济师考试这12个公式必备!2019-09-10
- 2019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必背公式集合汇总2019-04-25
- 2019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