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特别推荐:物业管理师考试《综合能力》章节知识点汇总
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一)群体的概念和互动效应
(1)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组织管理中的基本单元,是由两个或更多成员经常性地一起工作,形成稳定的关系模式,以实现共同目标。
(2)群体的互动效应
①“社会促进效应”
群体互动的主导效应是“社会促进效应”――即群体成员在他人在场时受到鼓舞,改进和增强绩效的倾向。
社会促进效应来自几种因素:一是群体情景下的情绪唤起,增强了努力程度;二是由于人们在群体中对于他人的评价更为敏感,因而更加专注于提高绩效。
②“社会闲散效应”
当群体规范和内聚力失调时,会出现“社会闲散效应”――多个人在一起工作还不如一个人工作时多产。
主要原因:一是在群体情景下各人的努力与贡献不如单独工作时明显,二是人们在群体中宁愿其他人承担更多任务。
减少“社会闲散效应”,增强群体绩效的措施:例如,提高任务的重要性、实行责任承包制、强化对群体贡献的奖励力度,开展群体培训等。
③群体效能
群体绩效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群体的任务特征、目标结构、奖励方式、资源状况、技术类型、规模大小以及群体多样性等。群体任务的结构和对于技术和协作的要求,对群体绩效影响很大。任务结构化程度高的群体,需要较少协作和协调,而任务结构化低的群体,要求有更多的协调共事和综合能力。
(二)群体的类型
根据形成方式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任务特点划分为:项目群体、友谊群体、兴趣群体、协会群体等。
(1)正式群体
――是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类型,由组织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官方”途径正式组建和任命。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和结构,群体的领导人或主管起着关键的作用。
(2)非正式群体
――指在正式群体之外,根据个人关系、兴趣、利益等因素,通过人际互动过程,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可以在正式群体中,也可以跨越多个正式群体。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①非正式群体可以起到增进友谊、获取帮助、咨询交流等积极作用;②非正式群体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可能“加速”工作任务的实施,也可能“阻碍”工作任务的完成。
(3)虚拟群体
“虚拟群体”――通常是指各个成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共同工作,以“虚拟作业”方式实现群体目标。或是指多个公司的成员围绕某一项目任务,以“虚拟作业”方式组合成项目小组,他们之间没有正式的上下级关系,在项目任务中通过分工和沟通,实现群体目标。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①虚拟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②对群体成员有更高的要求。
编辑推荐:
2014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教材变化老师解析
2015物业管理师考试VIP套餐 两年学习保障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章节知识点汇总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章节练习题汇总
201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报名时间|入口汇总
201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网络辅导远程招生简章
最新资讯
- 《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知识点:招标投标的策划与实施2016-07-27
- 《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知识点:招标投标的内容与形式2016-07-27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知识点:组织形式与机构设置2016-07-27
- 《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知识点:物业管理企业的设立2016-07-27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知识点:概述2016-07-27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市场失灵2016-07-26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成本理论2016-07-26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生产理论2016-07-26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弹性理论2016-07-26
-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第一章1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