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备考资料 > 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

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

更新时间:2018-02-12 10:42:41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62收藏18
摘要   【摘要】2018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即将开始,环球网校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相关备考资料,本文是网校分享的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资料敬请关注环球经济师考试频道! 

  【摘要】2018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即将开始,环球网校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相关备考资料,本文是网校分享的“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资料敬请关注环球经济师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汇总

  工作研究

  一、工作研究概述

  工作研究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工作中不合理和不经济的因素排除,寻求更经济和更容易操作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工作研究的基本目标就是避免在时间、人力、物料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浪费。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项技术。

  一项完整的工作研究包括如下八个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工作;

  (2)利用最适当的记录方法,记录直接观察到的那一件事,以便使数据成为便于分析的形式;

  (3)严格检查记录的事实,并对完成的每一件事逐项进行考虑。包括:这项活动的目的、发生的地点、完成的顺序、当事人以及采用的方法;

  (4)制定最经济的方法:

  (5)衡量所选择的方法,并计算从事这一工作的标准作业时间;

  (6)确定新的工作方法及其有关的作业时间;

  (7)将新的方法规定为标准做法;

  (8)通过适当的控制程序,维持这种新标准做法。

  (一)方法研究

  所谓方法研究,就是一种对现行作业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寻找最经济和最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管理技术。方法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是以产品制造过程为研究改进对象的一种分析技术,采用图式分析法,包括整体生产程序分析、产品或材料流动分析和工作地布置与路线分析。

  2.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主要研究与分析作业组成部分和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进而改进操作方法、协调人一机配合及各操作工人的配合.最终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其常用的图表技术有:人一机程序图表、操作人操作程序图表、线图等。

  3.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以一项操作为对象,对动作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在对操作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剔除多余无效的动作,把必要的有效动作很好地组合成标准动作系列,并与之相配合设计适当的工具、工作地布置等。

  (二)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是一种工作衡量技术,用以记录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某种作业的要素的工作效率和时间,并分析其数据,从而得到按照规定标准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研究可分为两类:

  1.整体时间研究

  把工作日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对工人和机器设备的各种时间消耗进行观测和记录,找出工时浪费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而制定出工作日的标准时间。整体时间研究主要有工作日写实和工作抽样两种方法。

  2.单元时间研究

  研究一个作业单元的工时消耗情况,通过对实测工时的记录、评定,制定出作业单元的标准时间。

  时间研究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1)收集和记录一切可能影响工作开展的有关作业、操作人员和环境条件的资料;

  (2)记录工作方法的详细说明,将作业分为各种要素;

  (3)对细节进行考察,以保证使用最有用的工作方法和动作。确定抽样数目;

  (4)用计时仪表(通常使用秒表)测量并记录操作人员完成每项作业要素所用的时间;

  (5)同时,根据观察人员关于标准速度的概念评估操作人员的有效工作速度;

  (6)把观察到的时间纳人基本时间;

  (7)确定操作基本时间之外的宽放时间;

  (8)确定操作的标准时间。

  二、作业能力

  (一)作业能力的概念

  作业能力,即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这些生理、心理特征,可以从作业者单位作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质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1)生理因素。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随作业者的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异。

  (2)环境因素。通常是指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空气状况、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温度、湿度、风速等)。

  (3)工作条件和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生产设备与工具、劳动强度、劳动企业、锻炼与熟练效应。

  三、作业疲劳

  作业疲劳是指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由于连续工作致使身心劳累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二种现象。疲劳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疲劳;一种是心理性疲劳。生理疲劳是指由于人的生理机制局限性而引起的疲劳,心理疲劳是指由于心理机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疲劳。

  (一)作业疲劳的外在表现及产生原因

  当人们产生生理疲劳时,其外在表现为体力不足、肌肉酸痛、工作效率下降等;当人们产生心理疲劳时,不仅表现为体力上的不足,还伴随多种感受体验,如无力感、注意力的失调、意志衰退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心理疲劳中,有两种现象容易被人忽视,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1)心理阻滞。即劳动者在从事需要保持一定警觉水平和稳定注意的作业时,自发地产生极其短暂的停顿现象。这种阻滞往往与发生错误相联系,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编辑推荐:

各地区经济师考试资格审核安排汇总

2018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报考指南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本文环球网校小编集中整理“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2018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即将开始,环球网校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相关备考资料,本文是网校分享的“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资料敬请关注环球经济师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汇总

  (2)心理饱和。即劳动者长时间从事单调、重复的生产活动时,心理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最后感到精疲力竭,以致无法继续作业的现象。

  作业疲劳的产生原因如下:

  (1)工作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引起疲劳的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速度、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持续的时间等,它们是引发疲劳最客观、最直接的原因。

  (2)生理因素。疲劳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即使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对疲劳的感觉性也不一样,性别、年龄都是能够导致对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感受不同的因素。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等都会对疲劳发生作用和影响。

  (二)疲劳测定的方法

  监测疲劳的基本方法分三类: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他觉观察和主诉症状法。

  (1)生化法。是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液、尿、汗及唾液等,根据其成分的变化来判断疲劳。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测定时需要中止作业者的作业活动,容易给被测者带来不适应和反感。

  (2)生理心理测试法。包括几种不同的方法,主要有膝键反射机能检查法、两点刺激敏感限检查法、频闪融合阂限检查法以及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

  (3)他觉观察和主诉症状法。这种方法首先选定若干受试者,然后对他们进行若干天跟踪检查。在受试者上班时间内,每隔半小时询问其当时的疲劳特征及疲劳程度,最后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四、劳动强度

  (一)劳动强度的概念

  劳动强度表明生产过程中的繁重和紧张程度,也可以说是劳动力消耗的密集程度。它是用来计算单位时间劳动力消耗的一个指标。

  (二)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

  (1)根据劳动时的氧气消耗划分。劳动时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取决于劳动强度,且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可以按氧需量占最大供氧量的比重来划分劳动强度;

  (2)根据能量消耗划分。人体的能源来自食物,我们应当科学地确定一个健康的、一般体格的人一天的劳动能耗指标,而这一指标应该和劳动者一天摄入的能量大体平衡;

  (3)根据劳动时一些生理指标变动情况划分;

  (4)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以及各种活动的能量代谢需要划分;

  (5)根据劳动强度指数划分。我国根据262个工种工人劳动工时、能量代谢和疲劳感等指标的调查分析,1983年提出了按劳动强度指数来划分体力劳动强 度等级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GB 3869-1983 ),并于1997年做了修订(GB 3869-1997 )。它能较全面地反映作业时 人体生理负荷的大小。

  五、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劳动疲劳的措施

  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受作业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作业条件的影响。通过改革机器、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改善生产条件、劳动制度、劳动企业和作业环境,可以显著地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一)改进操作方法

  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

  作业时应尽可能采取平衡姿势。作业姿势不同,能量代谢率也不同,不适感的心理量也不同。当采用不平衡的作业姿势时,作业范围和最大负荷均会受到限制。

  2.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

  (1)合理安排负荷,并非单纯追求低负荷;

  (2)按生物力学原理,把力用到完成某一操作动作的做功上去,避免浪费体力;

  (3)利用人体活动特点获得力量和准确性;

  (4)利用人体的动作经济原则,即保持动作自然、对称、有节奏;

  (5)降低动作能级:

  (6)充分考虑不同体位的用力特点。

  〔二)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1.实际工作率(工时利用率)的确定

  劳动强度越大。机体耗氧量也越大。当劳动强度很大时,作业只能持续很短时间,如果一味延长工作时间,只可能导致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设计合理的工时利用率。

  2.轮班制度

  作业者在夜间的生理机能水平只有白班工作时的70%,以致工作效率降低,且影响作业者健康。因此,应尽量避免轮班制,万不得已时也要尽量改善作业者的劳动和生活条件。

  3.休息日制度

  通过肌健反射机能方法对作业者的疲劳积累情况调查表明,从事不同劳动强度作业一天后,肌键反射机能的恢复程度是不同的,连续高强度工作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故确保休息日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三)改善工作内容

  现代工业生产中,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许多短暂而又高度重复的作业,这种作业称为单调作业。单调作业所产生的不愉快心理状态,表现为单调和枯燥感。

  1、单调感的心理特征

  单调感将引起人们的不愉快心理,会使工作能力曲线产生极特殊的改变,因此短期内高度重复性的操作可能导致疲劳,随着操作时间的增加,对工作单调的体验反 而会降低。但是也有对单调工作持积极态度的人群存在,这些人或者被工作吸引,或者具有“摆脱工作”的心理状态。这样的人喜欢在工作中想另外一件事,幻想或 思考问题。

  2、单调感的克服

  (1)操作设计:重新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作业内容;

  (2)操作变换:用一种单调的操作去代替另一种单调操作;

  (3)突出工作的目的性:在工作中设置中间目标,在达到目标后,会产生进步感。

  (四)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作业速率指工作的速度或节奏。

  1.作业速率对疲劳和单调感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人的生理上有一个最有效或最经济的作业速率、实际速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产生疲劳:实际速率过高将加大人体的生理以及心理负担,而实际速率过低的话、将使作业者由于长期从事同一工作而产生强烈的单调感和心理疲劳。

  2.合理调节作业速率的方法

  (l)按照作业速率调整劳动组合;

  (2)短暂的间歇是适当速率水平的必要成分;

  (3)作业能力在一天中是变化的、因此,应通过合理改变作业速率来减少工人的疲劳:

  (4)实行自主调节速率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编辑推荐:

各地区经济师考试资格审核安排汇总

2018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报考指南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本文环球网校小编集中整理“2018年初级人力资源章节考点预习:工作研究”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编辑:刘洋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