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松绑”紧张的心理情绪
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分析,这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这种改变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
“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陈雪峰说,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
如果出现上述情绪不适和心理问题应该怎么缓解?老师和权威部门对此进行了解答。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慌?做好防护,主动转移注意力
老师表示,首先要做到有备无患,不折不扣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范,戴口罩、勤洗手,有效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信息,不要轻信谣言。
避免对疫情信息的过分关注。有了基本防范措施以后,就不必对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界信息过分关注,应当将注意力投入到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工作和娱乐。
同时,保持社会联络,通过微信、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畅通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注意力;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即使宅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这有利于增强抵抗力。
陈雪峰强调,如果心情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心理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
“睡不好”怎么办?睡前不看疫情信息
带着不良情绪钻进被窝,“睡不好”成了很多人的心病。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日前出品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对调节睡眠质量给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不少人睡前仍在刷手机了解疫情信息,但是疫情动态时刻变化也加重了焦虑。指南特别提示,关注疫情要适度。睡前1小时尽量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避免睡前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失眠。
指南还建议,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尽量不把闹钟放在床头,避免反复看闹钟影响入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同一时刻起床,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开灯睡觉、喝酒助眠、晚上不睡白天补觉等;睡前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可以选择听舒缓音乐,结合适当的呼吸或肌肉放松训练。
当睡眠问题严重时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短暂、按需使用助眠类药物,不要自行服用助眠类药物。
怎样疏导孩子情绪?家长应先保持情绪稳定
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延期上班,难得增加的亲子时光反而让一些家长不知该如何好好把握,正确疏导孩子情绪。老师表示,父母情绪的稳定性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家长应该尽量不要太焦虑、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
陈雪峰说,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如果孩子对疫情好奇和提问,家长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借这个机会教孩子学习健康知识、让孩子有安全感,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持理性的心态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们已经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另一方面还要相信自己,保持镇定、乐观。我们本来就具备免疫力,乐观自信是最好和最强大的“免疫力”。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醒:以上内容就是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频道为您整理的“疫情之下,如何“松绑”紧张的心理情绪”,为避免错过报名时间,建议您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届时会有短信提醒。更多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请您点击下面按钮进入题库下载。
最新资讯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之鼓励与安慰2025-01-01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之释意与解释2024-12-31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真诚2024-12-31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尊重2024-12-30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关注2024-12-29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同理心2024-12-27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什么是心理健康?2024-12-26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怎么算是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2024-12-25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从业者需要牢记的九大原则2024-12-20
- 心理咨询师学习内容:《基础知识》总览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