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找到位置-终极目标--“我”
几个月前,印尼巴厘岛,编辑部一行人前去度假。午夜的饭店酒吧,我们几个女同事坐在一起聊天。这时,两个当地男子加入我们的谈话,双方操持着蹩脚的英语勉强让谈话进行下去。他们先问道:“你们从哪里来?”当然,身在异国,这个问题也属情理之中。接下来的问题则让人尴尬:“你们结婚了吗?”是否要如实回答呢?在座的几个女人中有已婚、未婚、离婚的,问题毕竟涉及个人生活,我们脑筋急转弯,全部都说:“结了。”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他们到底有什么企图呢?”随后几天,这个问题成为我们同事之间探讨的话题。
恰好有人行李中带着《一辈子做女孩》这本书,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记述了她游历巴厘岛时的发现:“走在巴厘岛路上遇见陌生人,他或她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去哪里?第二个问题则是:你来自何方?在某些外国游客看来,对素不相识的人提这类问题似乎颇具侵犯性,但巴厘岛人只是想给你定位。巴厘岛人几乎肯定问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你已婚吗?又是定位的询问。他们有必要知道这点,以确定你生活在完整的秩序当中。他们真正要你回答的答案是‘已婚’。听说你已婚,他们大感欣慰。你说单身,最好别直接说出来。假使你离了婚,我真心建议你绝口不提,这只会让巴厘岛人大感忧虑。”
原来如此!我们的回答没有超出他们的心理期待。巴厘岛虽然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当地的生活还是相当传统和保守,巴厘岛人需要用固定的、横的竖的坐标,把你确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我们在现代化大都市生活久了,早已经不那么执著于明晰自己或别人的“身份”、“位置”,况且它们还在不断改变中――“就这么漂来漂去”,如同一位在国外闯荡的朋友MSN上的签名。巴厘岛之行意外地让我们思索起人生的定位问题。
寻找自己的位置
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人们不用费力地寻找位置,那样的社会变化较慢,结构也较稳固,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给自己或给别人定位。而在我们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几乎所有的传统坐标都面临着重新设置:过去支撑我们的那些强大的意识形态没有了,曾经约束我们的某些社会机制不再起作用,传统家庭里代际之间的标识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迅速分化分解中的社会。
自我定位、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值得――因为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人们获得自由后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若想要为自己负责,就只有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进行“自我创造”,如法国社会学家让-克洛德?考夫曼(Jean-Claude Kaufmann)在他的著作《自我创造,关于身份的理论》中提到的那样。
在社会学家看来,寻找位置这个问题对那些年龄在25岁~35岁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这个年龄段的人被称为“热气球一代”,他们漂浮不定,充满活力,处在漫长的后青春期阶段,思想游荡在现实生活之外。
在这些“年轻的”成年人当中,有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女人,也有与这些“新女性”共同生活的男人。他们都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停泊的港湾,也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位置”这个词涵盖了地域、职业、感情、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人若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可以实现自我,施展才能,并感到幸福……最终成为荣格所说的“世界的一部分”。不过,在此之前,在这条找寻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绕过下面说到的陷阱。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3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被贴上身份标签
有一个陷阱是:以为“我们的位置”就是我们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把自己固定在单一的身份中是痛苦产生的根源之一。仅仅作为“一个全职母亲”、“一个职场中人”或“一个热心肠的朋友”而存在,忽视自己丰富个性中的其他方面,这就像是带着标签生活。
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的女主人公之一丽奈特?斯加沃就有过这样经历。她曾经是公司里职位最高、薪水最多的人,后来心甘情愿放弃工作,在家带孩子。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她,发现自己的身份从此变成了“一对多动症双胞胎的母亲”,只有依赖抗抑郁药才能应付繁重的家务事儿。“她改变的仅仅是自己的身份标签吗?”电视剧里的画外音不无讽刺地发问。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在单一的角色上出类拔萃,而是要在生活中的不同领域保持平衡(参见后文克里斯多夫?安德烈访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个人修炼的目的,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自己,而不是去扮演某个角色。”
争强好胜的弊端
成绩、竞争和比较,是其他一些让人盲目的因素。这些因素让我们误以为,自己要达到的位置是在金字塔的顶端,或去挤垮、抢占别人的位置。竞争从我们还是小孩子时就出现了,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学校里同学之间,每种情形都在培养我们的竞争能力。竞争意识甚至会伴随我们整个一生:除非取得彻底成功,比如进入最好的商学院、成为世界名流、职业上做到最高位置,否则我们就什么都不是……
然而,竞争的动力也可能变成陷阱。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欲望有时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欲望让焦虑的人无法真诚地面对自我,看不到自己的真心愿望。比如,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我们有可能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一项计划中去,但到头来,这个计划也许对我们并没有什么益处。与此相反,有些人觉得只有身处不引人注目的位置,才能感到快乐,才能发挥他们所有的才能(参见后文见证部分)。
失去自我的变色龙
担心被指责有个性,害怕被孤立,过于渴望认同和归属感也同样会使我们偏离自己的道路。我们努力使自己和别人步调一致,和别人一模一样,希望能成为整个拼图中的一块拼板:美国导演伍迪?艾伦1983年出品的幽默电影《泽里格》(Zelig)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获得爱,为了被团体接纳,泽里格有能力使自己完全融化在环境中,他像变色龙一样,在不同的人群中会变成不同的样子:和黑人在一起时变成黑人,和胖子在一起时变成胖子,和心理医生在一起时就化身为心理医生,等等。
有些人和泽里格一样,为了不失去父母、伴侣或其他人的爱,一直坚守着别人所赋予自己的位置,坚定地实践着别人为自己安排的计划。
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与其委屈自己向标准靠拢,我们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自己心里的那首“微弱的乐曲”呢?让我们倾听那个在内心深处发出震撼的声音吧!这个声音让我们更有活力、更有干劲。
读者瑟琳几星期前给《心理月刊》发来一封邮件。她在信中说,作为“私人理财师”,在金融领域奋斗9年之后,有一天她陷入一场严重的危机:感情受挫的她突然想到,自己还要这样工作30年……她渐渐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不合适。通过内省,她看到生活中的不平衡,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看到别人高兴”。于是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个特点,创建一家策划重要活动的公关公司。今年才28岁的她,已经明白了:人首先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2013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3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3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最新资讯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之鼓励与安慰2025-01-01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之释意与解释2024-12-31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真诚2024-12-31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尊重2024-12-30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关注2024-12-29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同理心2024-12-27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什么是心理健康?2024-12-26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怎么算是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2024-12-25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从业者需要牢记的九大原则2024-12-20
- 心理咨询师学习内容:《基础知识》总览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