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 > 心理咨询案例:儿子与老子 依样画葫芦

心理咨询案例:儿子与老子 依样画葫芦

更新时间:2015-01-16 10:29:14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心理咨询案例:儿子与老子 依样画葫芦

  考试动态:2014年下半年各地考试成绩查询专题|环球网校代报名服务

  课程推荐:新标准-直播保过班热招|2015年5月零基础保过班开始招生

  青少年情绪两极性明显,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深刻,反应强度大,易波动,易走极端,而且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要差。当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时往往因不懂控制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指导青少年合理宣泄情绪和掌握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就成为辅导重点。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最近就接待了这样一位青少年小刚(化名),小刚今年15岁,身材高大而且壮实,是初三年级的学生,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差,经常上课睡觉、课后不完成作业;平时在学校表现不算太差,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做事比较冲动,很难控制自己情绪,在情感上极度憎恨父母。父母健全,父亲是某派出所所长,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有一妹妹小他8岁。家境极佳。

  本案例中当事人与父母的亲子关系非常糟糕,很少与父母沟通,认为父母送他来寄宿学校是逃避对他的管教,是不愿意理他只想疼爱妹妹一个人;而父母对他的成长却倾注了大量爱心,但父亲教养方式不适当,母亲过于软弱。而儿子的行为是从父亲的行为当中学习而来的:要想获得尊重,就必须通过粗暴的方式。学校其他同学因他喜怒无常无度而害怕与他交往,比如表现得易激惹,而且欺软怕硬。最典型的一次行为是以140斤175高的身躯压在同班一个瘦小的同学身上,使得该同学轻度受伤。事后小刚认错态度好,对自己的冲动行为表示非常的后悔,但不知道如何来控制自己的冲动、愤怒的情绪。

  分析理论依据:

  从当事人的主述中发现,当事人的愤怒无法控制跟家庭有一定关系。于是采取家庭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为对象,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与技术:

  方法: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给予积极关注,充分挖掘闪光点,发现一点优点及时表扬;

  技术:家庭辅导、烫椅子技术、倒转技术、感觉留置等。

  教育效果:

  基本能自控情绪,能正确表达情绪,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上课能够控制自己不老睡觉,能比较认真听课,对同学也比较团结。

  真正愤怒的源头

  “为什么这个孩子力气有那么大?为什么这样一点小事却引起他这么大的反应,而且在揍人的时候越揍越用劲,仿佛发了疯一样?”班主任的话语一直盘旋在我脑海里。我一边打量着坐在我旁边的小刚,一边在思量着如何来打破沉默。经过班主任转介来的孩子一般比较难于建立咨询关系。

  “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叫我来这里?其实我也知道,打人并不对,但我好象打人打上瘾了,强迫自己停都停不了。”

  “哦,停不了了?”我好奇地反问。

  “是的,在打人的时候,我一拳一拳地打下去,仿佛把心中的怒火都发泄出来,反而是一种轻松。我脑子很乱,也想停,就是停不了。”

  “什么样的怒火?脑子里浮现有什么样的景象?”打铁趁热。

  “很多很多,主要是想起爸爸他们不疼我了,我很气愤,于是想发泄想呐喊,于是就象疯了一样。”经过详细的了解,发现小刚的愤怒的起因都是小事件,诸如被人撞了下,书本不小心被撕烂等,但是冲动起来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与父母的关系。诚然,他调节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是太差了,需要指导;于是第一次的咨询以合理宣泄情绪为主题,用故事和自我开放等手段教给小刚一系列的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比如:意识控制法:当你已经满腔怒气正要发作时,强令自己等五秒钟。在这五秒钟里你要想想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你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你生气?大动干戈就能解决问题吗?你发火时对方会怎么看你,周围的人又会怎么看待和议论你?当别人伤害你、欺负你、捉弄你时,你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你有理由愤怒也应当拍案而起,并且要像莎士比亚所说的――让别人不敢再冒犯你。心理暗示法: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制怒”的故事。1839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时,一帮腐败官吏百般阻挠,使他的情绪波动很大,暴怒不已。但光是愤恨当然无济于事,相反会给这帮腐败官吏以攻击林则徐的口实。经过同僚的提醒以及自己的冷静思索,林则徐决定要很好地克制自己。于是他在墙头贴上自己亲手写的“制怒”两字。一旦要发怒时就抬头注视墙头斗大的“制怒”二字,将怒气压下去,等到平心静气时再仔细考虑对策。在环境的布置方面用一些饰物或字画等暗示警醒自己别轻易动怒。躲避或转移刺激法、宣泄法如哭、跑步、跳绳等等。

  但往细处想,他的愤怒真的不合理吗?我给小刚一把“烫椅子”。让他表演一段比较典型的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和行为。小刚想了想,既做父亲又做自己,把自己向爸爸要一部手提电脑的时候的对话。作为小刚自己,是怯生生的,而作爸爸时则是严厉而且是那么不近人情,一口回绝并把小刚跟同伴、妹妹作比较,评价小刚是笨、顽皮、不懂事、老让人操心的孩子,还不如妹妹听话。并不夸张的表演却表明了小刚的家庭对于他的难于自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我决定请他的父母来聊聊。

  家庭游戏

  第一次会面

  小刚的爸爸是一个很严肃的人,话不多,但声音洪亮。妈妈很担心小刚的成长问题,在讲到小刚成长中惹出事端的例子的时候禁不住泪满眶。妈妈说,小刚一直都以为父母把他送到寄宿学校是不爱他的表现,而把主要精力都投在妹妹身上,一直都很恨父母。既然不喜欢他,为什么要生他?这真是天大的冤枉。他妹妹年纪小,当然会在生活上比较照顾她,而妹妹的乖巧跟他的顽劣,有时候气起来就会拿来比较,他就当真了。而爸爸回家看到小刚又在学校犯事了,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又会揍他,所以这误会就越来越深。妈妈一边说一边哭,(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却没有办法理解,源于不良的沟通。)父亲和母亲的表现是个极大的反差,这时,爸爸又插话了,说那么多干什么?没有用的,那衰仔不打不成器!送他来这里想他受更好的教育却给我天天惹事。工作够烦了,这不争气的还这样让人操心!这个老师又有什么办法可以管住他呢?说这些是没有用的。

  爸爸妈妈所做的游戏,足以表现出小刚在家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孩子生活在充满矛盾、父母的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中,家庭缺少宁静、平和、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就这样,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其中一方怀有怨恨之情。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缺乏感情,独断专横。甚至挖苦、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榜样如何,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没有与这个家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所以我将小刚自咨询后的表现和他对父母的愿望表达给他的父母,并且提醒他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之后,第一次的会面结束了。

  第二次会面

  也许是小刚在回到家以后有认真完成我给他的“作业”,增强了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提出了一些要求父母也答应考虑,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和讽刺,小刚很高兴。回到学校后在跟我的会面中谈及父母和家庭的时候以前那种咬牙切齿的现象不见了。上课时候因为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监督和提醒,也不太敢睡觉了,打醒十二分精神听课。本来就不笨的孩子听了些课以后成绩有所进步。父母看到小刚从精神面貌到行为上的变化,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魅力。于是有了第二次的会面。

  这一次妹妹也来了。小小的人儿长得乖巧又可爱,难怪哥哥这么妒忌她得到比他多的关爱。哥哥妹妹一见面,哥哥却是非常疼爱妹妹,问长问短;而爸爸也客气起来了,妈妈神情自然了许多。

  在良好的咨询背景下,我建议全家一起来玩游戏。爸爸扮演小刚,小刚扮演爸爸,并且要认真体会角色当中的心情。妈妈和妹妹作为观察者。还是要求买电脑的事情,“小刚”还没有把要求表达完,作“爸爸”的就迫不及待地呵斥他,爸爸马上脸红了,于是我要求他们都认真体会内心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停留地久一点,尽量不去回避,充分体验、认真体会由于不恰当的方式而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并且告诉他们正在体会着的内容。通过角色的倒转和感觉的留置,一场游戏下来,双方都非常疲劳,而一直作为观察者的妈妈和妹妹,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做得不好的地方由她们负责指出。在游戏中,父亲亲自体会了作为儿子被他呵斥、打骂的感觉,儿子也领悟到为父的不容易和父母的关心。于是,儿子与父母的沟通又跨进了一大步。

  积极生活

  在以后的会面当中,小刚不断地学习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并且学习形成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通过班主任的监督和科任老师的积极关注,小刚的成绩有了进步,虽不算很大,但相对与以前的他来说,已经足够了;更重要的是,打人的事件并没有再重演,小刚基本懂得合理宣泄情绪和掌握了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有了好转,因为小刚不再是暴戾的、动不动就揍人的家伙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由纯粹的恨转为爱和理解,并能体谅父母的难处。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提醒您,引起孩子行为的有一个表面的现象但有它最根本的原因。孩子的行为往往来自学习和模仿,学习父母、老师、同伴等。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并且终身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对亲子双方和整个社会都有很重大的意义。教养成功是对父母最大的奖赏和鼓励,也是为子女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反之,如果子女教养存在重大困扰,自然会直接危害两代人的身心健康。父母与孩子间充满温情与慈爱的关系,将限制、宽容、惩罚、引导、奖励等方式结合运用,对儿童宽容民主的引导,可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总之,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是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编辑推荐:

  心眼看社会|亲子教育|职场心理|爱情婚姻|心理咨询案例|趣味心理测评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官方微博|心理咨询师考试交流QQ群:127666654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心理咨询师资格查询

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