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论文:青少年的网络依赖现象及其自我表露
【内容提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依赖现象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青少年而言,在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正承受着学习成绩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为宣泄和释放这一压力,他们选择了自主性较强,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其心理需要的网络虚拟世界。可以这样认为,网络是青少年自我选择的表达内心感受和体验,缓解现实与理想要求冲突的重要方式之一,即自我表露。它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持有客观的态度,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网络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绝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因势利导。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依赖/自我表露
【正文】
自从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以其为核心的信息不仅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比如继“网迷”、“网虫”之后便是“网络依赖”,这种“网络依赖”现象并非个案,而且也并非仅限于问题或学业不良的学生,而是一个包括优良中差各个级别学生的较庞大的群体,“依赖”现象对青少年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其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也影响极大:有的家庭因此使原本就已紧张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正常的家庭功能难以维持,有的青少年为此走了犯罪的道路。另据媒体报道:2011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陶宏开莅临济南讲座,为此前来求助的家长给他“跪下一大片”,恳求他救救孩子,远离网络。网络作为一个新异刺激,在我国从出现到今天并未经历多长的时间,但面对纷繁众多的信息,青少年为什么对网络如此青睐?
一、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原因也是复杂而深刻的。
(一)学业的压力
在我国,学业问题目前仍是青少年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观念和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都是导致青少年学业压力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基于个人的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感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青少年不堪其重,特别是那些学业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在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有研究表明,由于受到社会比较、他人消极评价和自我概念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外显自尊常常受到压抑和伤害,但其内隐自尊不仅没有受到扼制,反而表现出更强烈的趋向。这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自尊的理论研究是一致的,这些理论认为,自尊是个体的一种本能性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机和适应功能,不管个体处于何种心理状态下,其内隐自尊一般不会改变,所以,尽管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难遂人愿,但其内心仍有强烈自尊的需求,但这一需求在现实中很难通过学习得到满足,因此,他们急于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消除学业压力、满足个人自尊的目的。
(二)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1.家庭
一个人的成长所需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环节的肯定、鼓励即社会支持系统。而家庭因素是这一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民主型的父母采取鼓励、支持青少年参与家庭事务和其他的群体活动,很好地促进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专制型的父母,对子女经常进行行为控制和支配,很少给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子女失去了外界的信息交流,容易形成表面上的自我封闭和内心强烈的压抑与冲突;放任型的父母则任其发展,对子女毫无约束,所以导致了他们自我认同的扩散。因此,家庭中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给子女心理上极大的安全感。但事实上,由于社会对青少年学业过分单一的要求标准,使很多父母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对孩子在学业上要求较高,在孩子达不到父母要求的学习状态时,父母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孩子在学习失助时,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心理支持。
2.学校,
毋庸置言,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相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发挥的教育作用是不同的。对于青春期学生而言,这一时期由于思维逻辑性和批判性发展较快,所以,他们常常不满足于书本和老师课堂上的教育,对课本以外的新事物充满了猎奇和探究心理,而学校从早到晚毫无个人放松和发挥想象的单一机械的学习模式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而在学业上评价不良,被老师认为升学无望而无奈地将其放弃。同时,由于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表现得较为严重,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他们渴望的亲密的同伴关系也难以建立。
3.社会文化
现阶段中国的主流文化仍然提倡或尊崇“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虽然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评价标准,但真正落实执行仍然需要时间,这容易给青少年造成矛盾困惑的心理,既要素质,又要应试,既要遵守规范,又要张扬个性,孰轻孰重顾此失彼;另外,一些媒体和机构对国外教育的不实报导也误导了不少青少年,使他们中不少人产生了国外教育民主、宽松,只有中国的教育才让青少年苦不堪言的错误印象。
4.青少年本身的因素
“网络依赖”青少年,大多数心理素质较差,抵御诱惑的意志力薄弱,由于我们在教育上各个环节的不足和失误,造成不少青少年从小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发展迟滞现象,所以一旦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很容易通过想象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二、网络是青少年自我表露的重要途径
中央电视台2011年公布了国内最新的研究结果,该结果显示网络对人的吸引力最高为36%,所以网络本身的魅力也使人难以抵挡。
(一)虚拟的网络世界,充分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虚拟即现实中不存在,根据人们的需要而编制出来的事物或对象,即想象。这一点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很多文学作品借助于神话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和权贵的英勇斗争精神。想象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借助于想象的补充作用,人们打破了直接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拓展了认识的空间和范围;第二,借助于想象的预见作用,人类可以实现对现实的超前反映;第三,借助于想象的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实际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某些实际行动不能得以实现时,常常凭借想象得到满足和实现。所以从此意义上说,网络作为虚拟的想象世界,充分满足了青少年很多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和要求。不少人借助于网络成名,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成就欲望,在网络中变为现实。
(二)网络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编辑推荐:
心眼看社会|亲子教育|职场心理|爱情婚姻|心理咨询案例|趣味心理测评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自我保护和防御的本能,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过:“每个人都像一轮明月,它有呈现光辉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从来不给人看到的一面。”由于现实生活的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表露,但这种真实的表露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表露的对象、背景、内容等都要受到很多严格的限制,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保证个人的自尊不受伤害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网络的隐蔽性和安全性特点,避免了青少年在现实表白自我时遇到的挫折,即使是在并不特别喜欢对方时,也能将自己表露出来,释放消极的情绪(Deriega harris & Chaikin, 1973; Enrlich & Graeren, 1971; Lynn, 1978),至于能否得到期待的回应并不重要。实际上,由于“网络依赖”者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背景,所以他们很快找到了支持性的朋友,建立了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这又反过来增强了他们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之情,导致了上隐现象。
由此可见,网络成为青少年释放自我即自我表露的重要途径。何谓自我表露?Archer指出,所谓自我表露就是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态度、背景、焦虑、欲望等这些私人事件向别人告知。Jourard也曾对自我表露下过这样的定义:个体把有关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林英将自我表露定义为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三、网络表露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一)帮助青少年确立了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曾对人的亲和动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因害怕孤独而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内心欲求,其研究结果显示,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行为倾向。理由有二:第一,亲和是为了减少不安和恐惧;第二,当个体对自己的状况模糊不清,又很难有客观的标准来证明自己的反应是否适合某种情境时,就会产生和他人在一起的愿望,希望通过把自己的反应与他人相比较,来估价和把握自己的反应。由此可见,亲和动机也就是对人际关系的欲求,希望缩小与他人的距离,加强人际间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支持和依托,即建立对自己来说有益的社会支持系统。
由于青少年网络依赖者很难在现实中取得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尽管表面看来毫不在乎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但其内心却非常孤独、苦闷的情绪,驱使他们通过网络寻求这种需求的满足。通过网络,青少年大大拓展了交友空间,提高了青少年网络社会的支持度,特别是网络双方相似的背景,两人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受;并有一种心理上的归宿感,尤其是互联网有助于美化交往双方对彼此的第一印象,促进双方有更多更快的自我表露,这种心境会使他们有友好的精神,这种好的感觉无疑是青少年进行自我表露的强化物,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我表露的几率。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最好的满足了青少年摆脱内心孤独,寻求外界支持的需要。
(二)网络表露使青少年更了解自己
根据库利的理论,社会或他人给自己提供了一面镜子,从中人们可以看到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就产生于这种反应中。只有通过看到别人的态度,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身份、地位以及被他人认可、接纳的程度,从而及时对自己有所认识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进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别人了解自己,对网络依赖者往往有诸多不便,他们特别担心由此受到伤害,但网络化解了这一切,帮助他们通过彼此的信息交流,实现了个人的自我表露,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了解自己的目的。 Dads & Franzoni认为,自我表露能为自我同一性的建构提供可能性,卡尔?罗杰斯也曾说过:“在一个值得信赖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是逐渐地理解自己的第一步。”朱拉德也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我们才能逐步地认识自己,当人们压抑自我的时候,他的自我也就停止进步了。
(三)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个人心理健康水平
弗洛伊德的观点之一便是认为人过去的不幸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是造成个体心理焦虑的深层根源,将过去受到的挫折与不幸表露出来才能帮助个体重新恢复心灵的健康与安宁。自我表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就在于,烦恼与秘密藏在心中会令人感到苦闷;而心里的不满、烦恼越是排泄不出去,个体就越是烦恼苦闷。时间一长,人就会痛苦得无法保持心理平衡,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Larson & Chastain(1990)的研究,表露创伤性经历的好处不止局限于身体健康,那些倾向于隐藏自己消极信息的人更有可能遭受抑郁和焦虑。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自我封闭,固然与其青春期矛盾的交往心理有关,实际上不会选择恰当的自我表露方式让外界了解自己,为自己的交友设立良好的平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这方面,网络给很多既想交往,又害怕交往的人大大提供了便利。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有适当的自我表露,是其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研究发现,无论是写出还是与人讨论自己的创伤性经历和情感,都能帮助自己处于更好的情绪状态。
(四)暂离现实,逃避责任
前面我们分析过,由于教育上各个环节的失误,造成了不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集中表现在自我中心突出,意志力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律性较差,缺乏责任意识,在面临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的冲突时,常常好高骛远,想入非非,而不愿去做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工作,网络由此乘虚而入,由于它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动感,网住了一大批青少年,使他们沉溺网络,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从此意义上说,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成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严重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正是这一点成为很多家长和老师坚决反对青少年上网的真正原因。
四、启示
(一)正确对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从目前状况来看,虽然褒贬不一,但持否定意见的居多。究竟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对此,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态度,一方面应该看到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符合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和正规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利用得好确实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二方面,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网络提供的信息,每个人对其态度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有害的、不健康的内容,再加上网络依赖者的特殊背景,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极易误导青少年,所以国家、政府各部门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予以严格管制,彻底清理网络市场,为青少年安全上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进一步落实、加强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除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外,加快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非常关键,要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现实生活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找到自尊自信。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能力。
编辑推荐:
心眼看社会|亲子教育|职场心理|爱情婚姻|心理咨询案例|趣味心理测评
最新资讯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躯体化是什么意思?2025-01-10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之鼓励与安慰2025-01-01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咨询的主要技巧之释意与解释2024-12-31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真诚2024-12-31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尊重2024-12-30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关注2024-12-29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同理心2024-12-27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什么是心理健康?2024-12-26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怎么算是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2024-12-25
- 资深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从业者需要牢记的九大原则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