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重点:操作风险评估
点击查看:2013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重难点九(1)
一、操作风险评估要素和原则
1.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
包括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后可以标识、计量和描述该风险事件的各项数据信息,涵盖商业银行所有机构和所有重要的业务活动,反映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
内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应当是客观已发生的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而非预期的损失数据。
2.外部相关损失数据
可能危及商业银行安全的低频率、高损失事件相当稀少,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利用外部相关损失数据(无论是公开数据还是行业整合数据)来解决多数商业银行评估操作风险时因内部损失数据有限、样本数过少而导致统计结果失真的问题。
3.情境分析
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
操作风险评估通常从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角度开展,遵循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4.操作风险评估原则
由表及里:操作风险遍布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因此必须运用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估方法,从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的不同层面,由表及里逐层深入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因素
自下而上:绝大部分操作风险事件发生于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和经营管理流程的基础环节,因此,应当将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自下而上逐级开展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从已知到未知:操作风险评估应当从已知的风险(如本行或其他行已真实发生的风险事件)逐步延伸到未知的风险(未识别或尚存争议的潜在风险)
二、操作风险评估方法
1.自我评估法
操作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有自我评估法、损失分布法和风险地图法等。其中,自我评估法运用最广泛、最成熟。
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
全员风险识别与报告,作业流程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制定与实施控制优化方案以及报告自我评估工作与日常监控五个阶段。
商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操作风险的自我评估,有助于:
(1)建立覆盖商业银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的操作风险动态识别和评估机制,实现操作风险的主动识别与内部控制持续优化;
(2)优化和完善各项作业流程,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服务效率和盈利能力;
(3)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操作风险事件数据库,构建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
(4)为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和操作风险计量奠定基础;
(5)为案件防查工作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6)促进风险管理文化的转变,提高员工参与操作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关键指标法
选择关键风险指标的基本原则
相关性关键风险指标与操作风险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关键风险指标能够真实反映操作风险水平
可计量性能够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条件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准确量化
风险敏感性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操作风险的变化情况
实用性关键风险指标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和各业务部门的现实需要
编辑推荐:2013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重难点九(2)
最新资讯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银行管理》知识点:银行对消费者的主要义务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知识点: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个人贷款》知识点:个人贷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融资流动性风险(负债角度)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知识点:信托计划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知识点: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概况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银行管理》知识点:银行业消费者的主要权利2021-04-29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知识点:行业风险的产生2021-04-29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个人贷款》知识点:农户贷款2021-04-29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市场流动性风险(资产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