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重难点:银行监管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第八章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
第一节 银行监管
银行监管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巴塞尔委员会于2006年10月重新修订并发布了新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银行监管的原因:
为各行业广泛提供金融服务;
银行普遍存在通过扩大资产规模来增加利润的发展冲动;
存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属于特殊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且两者所掌握的信息是极不对称;
风险是银行体系不可消除的内生因素,银行机构正是通过管理和经营风险获得收益;
银行业先天存在垄断与竞争的悖论。
一、 银行监管的内容
(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标准
四条监管目标: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基本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
公开原则是指监管活动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应当具有适当的透明度。公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管立法和政策标准公开;二是监管执法和行为标准公开;三是行政复议的依据、标准、程序公开。
公正原则是指银行业市场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银监会进行监管活动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参与者。公正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公正,要求平等对待监管对象;二是程序公正,要求履行法定的完整程序,不因监管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标准:
①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
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
③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这一监管理念内生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发展与|{盔管的实践,是对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
(二)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
1.监管理念
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
风险监管框架涵盖了六个监管步骤:了解机构、风险评估、规划监管行为、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2.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请参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关章节);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迂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请参阅信用风险相关章节);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表8―1 风险抵补类指标
盈利能力监管指标:
资本金收益率(ROE)=税后净收入/资本金总额
该项指标也称为股本收益率,反映银行资本或股本的盈利能力,从而评价银行的经营成果。当发现某行资本金收益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值或负面变动较大时,监管当局应要求该商业银行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
该项指标是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收入水平、成本管理水平、负债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将各商业银行该指标进行对比,总结指标值较高的银行的经验,找出指标值较低的银行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从而加强商业银行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净业务收益率=(营业收入一营业支出)/资产总额
净利息收入率=(贷款利息收入一存款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一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非利息收人比率=(非利息收入一非利息支出)/(营、吐收入一营业支出)
监管这些指标,可以比较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取得、结构和创利能力,以便找出问题银行,提出监管意见
准备金充足程度监管指标: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授信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应提准备×l00%
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非信贷预计损失×l00%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l00%
资本充足程度监管质保: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本×l00%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加权资本×l00%
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附属资本最高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l00%
3.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
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及时进行预警
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
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
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
对单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①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内容应当与商业银行营运、组织结构、业务政策、操作系统和管理报告制度相吻合,构成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撑。
②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状况的监管
二、银行监管的办法
市场准入、资本监管、监督检查、风险评级
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手段审查
银行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机构准入。
二是业务准入。
三是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市场准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及便民的原则,其主要目标是:
(1)保证注册银行具有良好的品质,预防不稳定机构进入银行体系。
(2)维护银行市场秩序。
(3)保护存款者的利益。
资本监管:重要性、计算、资本监管的要点
重要性:银行监管的核心、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
计算:
资本的构成: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构成。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资本扣除的相关规定:
商誉应全部从核心资本中扣除;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应分别从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中各扣除50%;
对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和企业投资,分别从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中各扣除50%.
表内信用资产的风险权重:
采用外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来确定对境外主权债权的风险权重。
对我国中央政府(含中国人民银行)的债权统一给予0的风险权重。
对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风险权重为50%,而对省及省以下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视做一般企业,给予l00%的风险权重。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对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对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规定为:商业银行之间原始期限在4个月以内的债权给予O风险权重,4个月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0%,但商业银行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的风险权重为100%.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给予l00%的风险权重,但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执行国务院规定按面值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进行了特别处理,风险权重为0,以体现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在风险程度上的差别。
对其他资产的风险权重:对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包括对企业、个人的贷款和自用房地产等资产,都给予l00%的风险权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50%.
质押和担保的处理:
现金类资产
高质量的金融工具
表外项目的处理:商业银行首先将表外项目的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项目的风险资产,然后根据交易对象的属性确定风险权重,计算表外项目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
表8―4 普通表外项目的处理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参与股票交易和商品交易。因此,目前商业银行需计提资本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交易性人民币债券投资、外币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外币贷款、外币债券投资和外汇交易中的汇率风险。
要点:
有效资本监管的起点是商业银行自身严格的资本约束。
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程序进行评估:完整的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包括五个方面: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
健全的资本评估;
风险的全面评估;
完善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健全的内部控制检查。
分类监管。
对资本不足银行的纠正措施:
对商业银行股东实施的纠正措施;
对商业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
对商业银行机构采取的监管措施。
对本行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要求: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
并表范围;
资本规模;
资本充足率水平;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监督检查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及时预警、识别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银行机构,建立风险纠正和处置安排,确保银行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处置。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相互补充、互为依据,在监管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收集到全面、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大大减少现场检查的工作量。
非现场监管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
现场检查结果将提高非现场监管的质量。
通过现场检查修正非现场监管结果。
非现场监管工作还要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督促被监管机构的整改进度和情况,从而加强现场检查的有效性。
(1)非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人员通过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系统监测被监管机构各类风险水平的变化,并及时跟进预警信号,跟进被监管机构的内控缺陷,纠正其违规行为,改善其公司治理。
(2)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指监管当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监管人员到被监管的金融机构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查阅金融机构的账表、文件等各种资料和座谈询问等方法,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检查、评价和处理,督促金融机构合法、稳健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安全的一种检查方式。
①现场检查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发现和识别风险。
保护和促进作用。
反馈和建议作用。
评价和指导作用。
知识要点:
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风险状况和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市场风险敏感度。
(3)风险处置纠正
风险纠正。根据银行机构风险程度,纠正性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议性或参考性措施,另一类是带有一定强制性或监控性的措施。
风险救助。
市场退出。市场退出可分为法人机构整体退出和分支机构退出两大类,退出方式可分为自愿退出和强制退出。
课程推荐:VIP全科保过无限次畅学
风险评级
进行风险评级对中国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持续性,改变当前监管随意和缺乏连续性的问题;
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将评级结果作为监管机构确定监管重点、实施分类监管、配置监管资源的基本依据。
CAMELS的评级内容
资本充足性
资产质量
管理
盈利性
流动性
市场风险敏感度
综合评级是在汇总CAMELs五大要素评级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的,评级结果以1~5级表示,数字越大表明级别越低和监管关注程度越高。
三、银行监管的规则
(一)银行监管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银行监管领域所依据的主要法律包括《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等,这些法律构成银行监管部门依法行使银行监管职能的基础。此外,《物权法》、《信托法》、《票据法》、《公司法》、《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也从不同角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出基本法律要求。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各种有关活动的法律规范。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
规章是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等。
信用风险管理领域。
市场风险管理领域。
操作风险管理领域。
其他风险管理领域。
(二) 银行监管的最佳做法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巴塞尔委员会,2006年10月)
最新资讯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银行管理》知识点:银行对消费者的主要义务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知识点:波特五力模型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个人贷款》知识点:个人贷款押品管理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融资流动性风险(负债角度)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知识点:信托计划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知识点: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概况2021-04-30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银行管理》知识点:银行业消费者的主要权利2021-04-29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知识点:行业风险的产生2021-04-29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个人贷款》知识点:农户贷款2021-04-29
- 2021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市场流动性风险(资产角度)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