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级会计职称 > 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 > 2008年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重点内容

2008年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重点内容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中级会计职称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常用的会计科目等相关内容,阐述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意义、种类和基本样式等簿记基本知识,并介绍了几种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等内容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按照《大纲》要求,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等会计基础工作方法。

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二、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内容。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三、会计科目及账户的概念、设置和结构。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一)相关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遵循下列原则:
(1)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及业务种类等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亦应有所区别。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合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四)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 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

四、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和填制。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2)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2、原始凭证
(1)了解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种类。
原始凭证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按格式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按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可以分为款项收付业务凭证、出入库业务凭证、成本费用凭证、购销业务凭证、固定资产业务凭证、转账业务凭证。
(3)原始凭证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是会计核算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必须从保证原始凭证的质量做起,正确填制原始凭证。具体地说,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记录要真实;
第二、内容要完整
第三、手续要完备;
第四、书写要清楚;
第五、编号要连续
第六、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第七、填制要及时
(4)原始凭证的审核 。
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会计人员应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审核 。
3、记账凭证
(1)了解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2)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按反映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按填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
(3)记账凭证的编制
第一、收款凭证的编制
第二、付款凭证的编制
第三、转账凭证的编制
第四、通用凭证的编制
第五、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4)记账凭证的审核 。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关稽核人员应审核记账凭证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4、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环球网校2008年会计职称考试网上辅导方案

    08年会计职称视频课程由郑庆华、刘艳霞、赵俊峰老师主讲

     更多会计职称信息请访问:会计职称频道    会计职称论坛   会计职称辅导试听

五、会计账簿的概念、种类、结构和登记。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
1、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1)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
(2)账簿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按账页格式不同可以分为: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按账簿外型特征不同可以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
2、会计账簿的登记
(1)账簿的主要内容及登记要求
(2)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3、对账和结账
(1)会计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2)结账是一项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结账的目的是为了编制会计报表。
4、错账查找与更正
(1)错账查找的方法主要有:差数法、尾数法、除2法和除9法。
(2)错账更正方法。
①划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
②红字更正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误引起记账错误。更正的方法是: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二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其他无差错。更正的方法是: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③补充登记法(又称补充更正法):记账后发现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其他无差错。更正的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 ,并据以记账。

六、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熟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基本内容。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缺点: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熟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由于按照账户对应关系汇总编制记账凭证,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缺点: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并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熟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
适用范围: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七、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一)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要求
1.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2.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备会计软件主要有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三种方式,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技术力量选择配备会计软件的方式。
3.配备的会计软件应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三)替代手工记账
(四)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的划分
1.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化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化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环球网校2008年会计职称考试网上辅导方案

    08年会计职称视频课程由郑庆华、刘艳霞、赵俊峰老师主讲

     更多会计职称信息请访问:会计职称频道    会计职称论坛   会计职称辅导试听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级会计职称资格查询

中级会计职称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级会计职称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级会计职称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