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工程师(投资) > 咨询工程师(投资)备考资料 >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培育持续的发展动力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培育持续的发展动力

更新时间:2018-11-16 13:53:02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175收藏17

咨询工程师(投资)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咨询工程师教材是备考咨询工程师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掌握好咨询工程师教材重要知识点,能够对考试范围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下面环球网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培育持续的发展动力,希望对考生们备考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汇总

第十章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任务和重大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纲要提出的发展任务和举措,与工程咨询工作的关系极为密切,必须准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本章具体介绍了“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实施举措。

第一节 培育持续的发展动力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1.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实施已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

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围绕现代农业、城镇化、环境治理、健康养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强化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

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若干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2.优化创新组织体系

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推进科教融合发展,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

在重大关键项目上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3.提升创新基础能力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

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和部分多学科交叉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资源。

4.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

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

1.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双创”行动计划,鼓励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城市。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向企业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

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完善创业培育服务,打造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更好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

2.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

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加强创新资源共享。

推广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

发展公众众扶、分享众扶和互助众扶。

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

(三)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优化创策供给,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体制机制。

1.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尊重科学研究规律,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计划项目生成机制和实施机制。

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健全科技报告、创新调查、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增强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

市场导向的科技项目主要由企业牵头。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期目标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更加注重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

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支持自主探索,包容非共识创新。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全面下放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

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的股权、期权、分红激励。

3.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清理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加快创新薄弱环节和领域立法,强化产业技术政策和标准的执行监管。

增加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政策,强化对创新产品的首购、订购支持,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包容创新对传统利益格局的挑战,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1.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社科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专业、善管理、有国际视野的党政人才。

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

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2.促进人才优化配置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

完善工资、医疗待遇、职称评定、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开展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才交流和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工程。

3.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

完善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

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

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放宽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

加快完善高效便捷的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出入境、居留管理服务。

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完善培养支持机制。

培养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完善配套政策,畅通回国任职通道。

(五)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

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增强发展新动能。

1.促进消费升级

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

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大众消费预期,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稳步促进住房、汽车和健康养老等大宗消费。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模式发展。

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营造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

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

以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依托,优化免税店布局,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

2.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主力军作用,营造宽松公平的投资经营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潜能。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供给结构升级、弥补小康短板、城乡区域协调、增强发展后劲的投资,启动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投资工程。

3.培育出口新优势

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高端装备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扩大服务出口,健全售后保养维修等服务体系,促进在岸、离岸服务外包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出口支持力度。

相关推荐: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汇总

二、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体制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1.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和保障能力考核。

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差异化薪酬制度和创新激励。

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2.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资本回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

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3.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推进公有制经济之间股权多元化改革。

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

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

4.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依法合规界定企业财产权归属,保障国有资本收益权和企业自主经营权,健全规则、过程、结果公开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全面完成农村承包经营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

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决策程序。

全面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确定产权主体,创新产权实现形式。

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公平分享自然资源资产收益。

深化矿业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性权益交易制度和平台。

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和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三)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着力清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平等交换。

1.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健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开展宅基地融资抵押、适度流转、自愿有偿退出试点。

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制度。

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平等就业制度。

加强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技术市场交易规则,鼓励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2.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理顺医疗服务价格。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水价、气价。

健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政府投入与价格调整相协调机制。

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成本公开。

3.维护公平竞争

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健全竞争黄策,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放宽市场准人,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健全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

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的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行为规则和监管办法。

健全社会化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强化互联网交易监管。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划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权责边界。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最大限度缩减政府审批范围。

增强简政放权的针对性、协同性。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便捷便利服务。

深化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政事分开。

2.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制定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健全监管责任制,推进监管现代化。

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和大数据监管,运用市场、信用、法治等手段协同监管。

全面实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人员、检查结果公开。

强化社会监督。

3.优化政府服务

创府服务方式,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和服务标准。

加强部门间业务协同。

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相关推荐: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汇总

(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围绕解决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

1.确立合理有序的财力格局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完善增值税划分办法。

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透明度。

健全省以下财力分配机制。

2.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制度。

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深化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

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3.改革和完善税费制度

按照优化税制结构、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的要求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现代税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

完善消费税制度。

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逐步扩大征税范围。

清理规范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开征环境保护税。

完善地方税体系,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完善关税制度。

加快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建立科学规范、依法有据、公开透明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推行电子发票。

4.完善财政可持续发展机制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修正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调整无效和低效支出,腾退重复和错位支出。

建立库款管理与转移支付资金调度挂钩机制。

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提供,使财政支出保持在合理水平,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丰富金融机构体系

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稳妥推进金融机构无展综合经营。

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等发展。

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

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加快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稳妥推进债券产品创新,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服务。

健全利率、汇率市场决定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

推动同业拆借、回购、票据、外汇、黄金等市场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创新。

加快发展保险再保险市场,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

建立安全高效金融基础设施,实施国家金库工程。

3.改革金融监管框架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

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强化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

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建立针对各类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和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

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优化外汇储备运用。

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健全监测预警、压力测试、评估处置和市场稳定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性,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1.强化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

发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引导约束作用,各类宏观调控政策要服从服务于发展全局需要。

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

2.改进调控方式和丰富政策工具

坚持总量平衡、优化结构,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采取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

稳定政策基调,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定向调控的支持作用。

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3.完善政策制定和决策机制

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提高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研判水平。

强化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完善政策分析评估及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重大调控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有效形成调控合力。

建立现代统计调查体系,推进统计调查制度、机制、方法创新,注重运用互联网、统计云、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加快推进宏观调控立法工作。

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更好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进一步精简投资审批,减少、整合和规范报建审批事项,完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并联核准制度。

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市场准人限制,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

完善财政资金投资模式,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

分享到: 编辑:yangman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查询

咨询工程师(投资)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咨询工程师(投资)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咨询工程师(投资)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