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工程师(投资) > 咨询工程师(投资)备考资料 >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构建产业新体系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构建产业新体系

更新时间:2018-11-16 13:53:36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146收藏29

咨询工程师(投资)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咨询工程师教材是备考咨询工程师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掌握好咨询工程师教材重要知识点,能够对考试范围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下面环球网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构建产业新体系,希望对考生们备考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汇总

第十章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二节 构建产业新体系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

一是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

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是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是要开展农业国际合作。

(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此,

一是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能。为此,

一是要持续增加农业投入;

二是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制度;

三是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二、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1.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

引导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

支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系统解决“四基”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问题。

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2.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

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

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

推进制造业集聚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中心。

3.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

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

鼓励企业并购,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细化、协作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

支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全面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解决一批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商标品牌法律保护,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国家级检测与评定中心、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5.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实现市场出清。

建立以工艺、技术、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为约束条件的推进机制,强化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盘活资产,加快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处置退出企业,妥善做好人员安置等工作。

6.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规范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适当降低缴费比例,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降低增值税税负和流转税比重,清理规范涉企基金,清理不合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保持合理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创新符合企业需要的直接融资产品,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完善国际国内能源价格联动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规范公路收费行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改进工艺、节能节材。

相关推荐: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汇总

(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围绕重点领域,优化政策组合,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1.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2.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

加强前瞻布局,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飞行器及航行器、新一代作业平台和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着力构建量子通信和泛在安全物联网,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和再生医学技术,加速开发新一代核电装备和小型核动力系统、民用核分析与成像,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3.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支持产业创新中心、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建设,支持创新资源密集度高的城市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推动新兴产业链创新链快速发展,加速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实施新兴产业全球创新发展网络计划,鼓励企业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支持建立一批海外研发中心。

4.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构建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条件、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

鼓励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采用创新产品和服务。

设立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三)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1.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信用评级、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动传统商业加速向现代流通转型升级。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

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

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

2.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加快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领域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

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

支持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推进从业者职业化、专业化。

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放心行动计划,推广优质服务承诺标识与管理制度,培育知名服务品牌。

3.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和政策

面向社会资本扩大市场准入,加快开放电力、民航、铁路、石油、天然气、邮政、市政公用等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扩大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互联网、商贸物流等领域开放,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清理各类歧视性规定,完善各类社会资本公平参与医疗、教育、托幼、养老、体育等领域发展的政策。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动竞争性购买第三方服务。

相关推荐: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第十章考点汇总

三、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一)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二)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三)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耗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提高网络治理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四、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建设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构建内通外联的运输通道网络

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

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

完善广覆盖的基础网络,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提升沿海和内河水运设施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公路、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区域互联。

提升邮政网络服务水平,加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

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鼓励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

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促进网络预约等定制交通发展。

强化中心城区与对外干线公路快速联系,畅通城市内外交通。

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

加强邮政、快递网络终端建设。

3.打造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加强中西部重要枢纽建设,推进沿边重要口岸枢纽建设,提升枢纽内外辐射能力。

完善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协调高效,发挥综合优势,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率。

4.推动运输服务低碳智能安全发展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标准化、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节能环保运输工具推广应用。

加快智能交通发展,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装备应用,加强联程联运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益。

强化交通运输、邮政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铁路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二)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1.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

继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积极支持光热发电。

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

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积极开发沿海潮汐能资源。

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扶持政策。

优化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限制东部、控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推进大型煤炭基地绿色化开采和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发展煤电。

加强陆上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有序开放矿业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油(气)。

推进炼油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拓展生物燃料等新的清洁油品来源。

2.构建现代能源储运网络

统筹推进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送方式发展,加强能源储备和调峰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外通内畅、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储运网络。

加强跨区域骨干能源输送网络建设,建成蒙西——华中北煤南运战略通道,优化建设电网主网架和跨区域输电通道。

加快建设陆路进口油气战略通道。推进油气储备设施建设,提高油气储备和调峰能力。

3.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可持续自适应能力。

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

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三)强化水安全保障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1.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科学论证、稳步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和重点水源等工程建设,统筹加强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多水源互联互调、安全可靠的城乡区域用水保障网。

因地制宜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

科学开发利用地表水及各类非常规水源,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推进江河流域系统整治,维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增强保水储水能力。

科学实施跨界河流开发治理,深化与周边国家跨界水合作。

科学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

2.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加强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重点海堤达标建设。

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和雨情水情预报,强化洪水风险管理,提高防洪减灾水平。

分享到: 编辑:yangman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查询

咨询工程师(投资)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咨询工程师(投资)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咨询工程师(投资)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