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耳鼻喉黏膜给药技巧
耳鼻喉黏膜给药即耳鼻喉黏膜的局部用药。耳鼻喉黏膜给药简便易行,经耳鼻喉黏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可免受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鼻腔给药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也可作为辅助用药用于与鼻病有关的邻近器官疾患。其缺点是制剂对鼻黏膜的刺激,主要是纤毛毒性作用,包括药物、附加剂、渗透促进剂和防腐剂对纤毛活动的作用。对容易引起纤毛不可逆毒性的药物,不宜长期鼻腔用药。
1.鼻部常用药物与给药技巧
(1)鼻部常用药物:
1)滴鼻液:
①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消除黏膜肿胀,用于急性或慢性鼻炎及鼻窦炎,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小儿一般不用),年长儿必要时可用0.5%的浓度,成人用1%的浓度,每天3~4次;高血压患者慎用。
②复方鱼甘油滴鼻剂,可润滑鼻黏膜、刺激神经末梢,促进鼻黏膜恢复分泌功能,用于萎缩性鼻炎,每天滴3次。
③赛洛唑啉滴鼻液,为长效鼻黏膜血管收缩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成人应用O.l%剂型(lOmL含盐酸赛洛唑啉10mg)滴鼻,每次2~3滴,每天2次;儿童应用0.05%剂型(lOmL含盐酸赛洛唑啉5mg)滴鼻,每次2―3滴,每天2次,每次持续使用周期不宜超过7天。
2)喷雾剂:
①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为抗组胺药,用于变应性鼻炎,鼻腔喷雾,每天3次。
②达芬诺斯(原名大佛水,即复方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用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起初每天1次,3天后改为每3天1次;第2月起每4―5天喷鼻1次,逐月减少喷鼻次数,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③盐酸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为减充血剂,绝大多数患者喷药后10分钟内症状缓解,持续作用6―12小时,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
④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用于变应性或血管舒缩性鼻炎,鼻腔喷雾,每天1―2次。⑤酮替芬气雾剂,具有抗过敏、抗组胺作用,用于变应性鼻炎,鼻腔喷雾,每天2~3次。
⑥达芬拉露(原名大佛喉露,即复方地喹氯铵咽喉喷雾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异感症、咳型哮喘、牙龈炎、口腔黏膜病等。
⑦丁卡因,又称盐酸丁卡因、地卡因、潘妥卡因,浓度为1%~2%,用于成人鼻和咽部检查治疗前以及纤维喉镜、电子喉镜、鼻窦镜、食管镜、支气管镜检查或手术前黏膜表面麻醉。
(2)鼻腔滴药技巧:
1)核对:用药前要“三查八对”。
2)患者在使用滴鼻剂前,应将鼻腔内分泌物擤净,如果鼻腔内有干痂,可用温水清洗浸泡,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
3)体位:患者的配合和体位是有效鼻腔给药的关键,可采取以下几种体位。
①仰卧垂头位:先轻轻擤出鼻内分泌物或洗鼻以后,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仰,悬于床缘或肩下垫枕,与身体平面呈900直角,前鼻孔向上,以免药液流入咽部。然后每侧鼻腔内滴药2~3滴,5分钟后可坐起。②坐位:坐在靠椅背上,头尽量后仰,然后滴药。此法对伴有急性中耳炎及卡他性中耳炎的患者更适合,可以使药液进入鼻腔后段咽鼓管的开口处。③侧卧位:嘱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下,将药滴入患侧鼻腔内,每次2―3滴,5分钟后可坐起。适合高血压、老年患者。
4)滴药后轻按两侧鼻翼,使药液布满鼻腔,保持原体位5分钟,让药液充分吸收。
5)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滴鼻剂时,两药之间应间隔5分钟,以免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如同时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的滴鼻剂及含消炎药的滴鼻剂,则先滴鼻黏膜血管收缩的滴鼻剂,滴后保持原体位5分钟,再按原先体位滴含有消炎药的滴鼻剂,这样药液不仅能进入鼻腔,而且还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而取得最佳疗效。注意滴鼻时不要猛烈吸气,以免发生呛咳。
6)滴药时滴管勿接触患者鼻翼或鼻毛,以免污染药液。
7)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患者给药时应注意固定头部。必要时可在滴管末端套上橡皮胶管以免损伤鼻黏膜。滴鼻药液专人专用。
8)做好健康宣教,对于门诊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掌握滴药方法,以便能在家中自行滴药,油性鼻药(薄荷油)治疗儿童鼻腔干燥及鼻出血,一般不能长期应用,以不超过1个月为宜。
(3)鼻腔喷药技巧:
1)核对:用药前要“三查八对”。
2)先将鼻腔分泌物抽吸净或擤净(注意双侧鼻腔交替擤净鼻涕),有鼻痂时应先将鼻痂软化后清洗干净,再将喷头置于鼻孔,对准鼻腔,开始吸气再压动推动钮,每侧2-3下,让药液能随气流进入鼻腔,再用示指、拇指轻捏鼻翼,使药液流向鼻腔深处,分布于鼻腔各部。
3)2岁以下小儿不能使用麻黄碱。患者使用麻黄碱、羟甲唑林等药物连续应用不能超过l周,可在休息数天后再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
4)为婴幼儿及儿童喷药时,应用手遮挡眼部,防止药液喷人眼内。
(4)鼻黏膜涂药技巧:
1)核对:用药前要“三查八对”。
2)有鼻痂时,用生理盐水浸湿棉签,清洗鼻痂或用吸引器吸引鼻痂,注意压力不要过大。
3)清洗时注意防止棉签或吸引器针头伤及鼻黏膜而加重鼻损伤。
4)用棉签蘸药膏时,要轻轻擦拭在鼻孔内黏膜上,不用涂太多,起到封闭伤口的作用。
2.耳部常用药物与给药技巧
(1)耳部常用药物:
①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明显。
②2%~3%过氧化氢溶液:有清洁、消毒及除臭作用。用于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药前,用以清洁外耳道。滴耳,每次5~10滴,数分钟后用棉签拭净或吸引器吸尽外耳道内的分泌物,再滴入其他滴耳液。
③3%硼酸甘油:具有抑菌、消肿的作用,用于外耳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每天3次,每次每侧4-5滴。
④3%硼酸乙醇:具有消毒、止痒的作用。用于成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小穿孔者。每天3次,每次每侧4-5滴。
⑤2%酚甘油:具有消炎、镇痛、止痒作用等。用于急性鼓膜炎、未穿孔的进行化脓性中耳炎及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鼓膜有穿孔且流脓者禁用,因遇脓液则会析出苯酚而腐蚀鼓膜及中耳黏膜。
⑥10%鱼石脂甘油:具有温和的刺激、防腐和抑菌作用。用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用棉条蘸10%鱼石脂甘油塞于外耳道内,每天1~2次。
⑦3%~5%碳酸氢钠滴耳液:为软化剂,利用其膨胀发酵作用,软化不易取出的耵聍栓塞。每天7~8次,滴2-3天后应行耵聍取出术。
(2)外耳道给药技巧:
1)核对:用药前要“三查八对”。
2)外耳道给药常用于软化耵聍(如耵聍栓塞)、治疗外耳道或中耳疾病(如中耳炎、外耳道炎)和麻醉或杀死外耳道昆虫类异物等。
3)外耳道给药技巧:
①滴药前检查外耳道情况,检查时向后上方牵拉耳郭(小儿向后下方),使外耳道拉直。
②外耳道有脓液或分泌物时,滴药前分别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外用生理盐水清洁外耳道,并用棉签拭干或吸干。
③体位: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患耳向上。
④滴药时拉直外耳道,将药液沿外耳道后壁缓慢滴入3―5滴,药液要盖过鼓膜,滴人药液温度接近体温水平,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刺激迷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滴人耵聍软化液,每天可滴7―8次,每次滴入药液量要适当增加,以不溢出外耳道为度。
⑤滴药后用手指轻拉耳郭或反复轻按耳屏数次,使药物流入耳道或中耳腔内,保持原体位5~10分钟。
⑥注意动作轻柔,当患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大泡性鼓膜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孑L前牵拉耳郭或轻按耳屏会增加患者疼痛,动作更应轻柔。
⑦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注意是否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如出现不适,嘱患者就地休息并处理。
⑧做好健康宣教,对于门诊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掌握滴药方法,以便能在家中自行滴药;若滴入耵聍软化液,应事先告知患者滴药后可能有耳堵塞、闷胀感,以免患者不安。
⑨如果天气较冷应将滴耳剂预热,以免过冷药物滴入耳道引发眩晕。耳痛剧烈时不用乙醇制剂,以免加重疼痛。
⑩当发生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耳漏时,应禁止耳部填塞、冲洗和点药,否则会造成逆行感染。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期,禁止任何水样液体滴耳,以免细菌随药液进入中耳腔,导致感染。外耳道炎和耳道真菌病患者,应遵医嘱,取外耳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做到对症用药。
3.咽喉部用药技巧
(1)咽部涂药技巧:
1)核对:用药前要“三查八对”。
2)体位:患者取坐位,张口,安静地用口呼吸,使舌部和腭部完全放松。
3)操作者左手持压舌板轻轻压低舌背或舌前2/3,充分暴露口咽部,右手持卷棉子或长棉签蘸上药液,直接涂布于咽部黏膜病变处。
4)棉签上的棉花必须缠紧,以免涂药时脱落,导致咽喉部异物。
5)棉签上所蘸药液(尤其是具有腐蚀性药物)不可太多,以免滴入喉腔造成黏膜损伤甚至反射性喉痉挛;涂药不宜过广,以免伤及正常组织。
6)需长期或反复用药(为非腐蚀性药物)者,应教会患者和家属在家自行用药。
7)涂药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因药物刺激可能引起呕吐或干呕不适,涂药半小时后再进食进水。
(2)咽喉部喷雾给药技巧:咽喉部喷雾给药一般用于咽喉部手术、内镜检查时的黏膜表面麻醉,慢性咽喉炎的治疗。3岁以下小儿禁用,5岁以下及不合作小儿一般不用或慎用。
1)口咽部喷雾给药技巧:患者取坐位,将舌自然平放口底,张口发“啊――”长音,操作者对准腭垂(又称悬雍垂)、软腭、咽后壁、舌根、扁桃体及咽腭弓和舌腭弓,反复喷药3~4次,每次3―4喷。治疗用药每天1―4次。
2)喉部喷雾给药技巧:口咽部喷雾2~3次后,嘱患者伸舌并用纱布将舌前1/3包裹好将舌拉出,嘱患者尽量张大口腔并做深呼吸,将喷雾器头弯折向下对准喉部,趁患者深吸气时将药液喷入,每次3―4喷,共3―4次。声带息肉摘除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时需加下咽和喉部滴药。
3)喷药后嘱患者每次喷人的药液均不能咽下,含服3―4分钟后再吐出。
4)喷药前应嘱患者先将咽喉部分泌物或残余药液吐出,以利新喷入的药液与黏膜直接接触。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医学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老师联系方式:62126633-6749 专业老师QQ群:328632537
最新资讯
- 2024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背数值考点(一)2024-01-14
- 2024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背数值考点(二)2024-01-14
- 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背10条易错考点2024-01-06
- 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资料:12条常考必背口诀!2023-12-31
- 建议收藏!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常见疾病汇总2023-12-30
- 必看!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难度分析及易错点总结!2023-12-28
- 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内科知识点速记2023-12-24
- 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外科知识点速记2023-12-24
- 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妇产科知识点速记2023-12-23
- 202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儿科护理重点考点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