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梳理“四诊”:问诊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为防止错过时间节点,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我们会在报名、准考证打印等时间点提醒您。
第二章 四诊
第三节 问诊
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1.问诊的意义:通过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病情,协助诊断。
2.方 法: 有目的,有步骤,重点突出,内容全面,避免套问、暗示。
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态度要亲切,少用医学术语,尽量询问其本人。
二、问诊的内容
1.一般情况
2.个人生活史
3.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
4.问起病
5.问现在症状
《十问歌》
(明 · 张景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寒—怕冷:
“恶寒”加衣被,近火取暖,寒热不减
——外邪侵袭,卫阳被遏
“畏寒”加衣被,近火取暖,寒热缓解
——阳气不足,失去温煦
热—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全身或局部自觉发热
常见的寒热症状有四个证型
1、恶寒发热 —— 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外感表证
机理:卫阳被遏不能达于肌表则恶寒,邪正相争则发热
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分为
表寒证 — 恶寒重,发热轻
表热证 — 发热重,恶寒轻
表虚证 — 发热、恶风、汗出
2、但寒不热——只怕冷而不发热,有虚实之分
实寒:寒邪直接侵袭,损伤机体阳气(新病)
虚寒: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肌表(久病)
3、但热不寒——只发热不怕冷,见于里热证,根据发热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壮热:持续高热,多见于里热实证,乃阳盛
热实的表现,伴面赤、汗多、口渴多饮
潮热:发热象潮水一样有定时,按时而热或
按时热势增高
•微热:长期发热而热度不高或自觉发热而体
温正常,见于阴虚证、气虚证或疰夏病
4、寒热往来 — 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
少阳病:寒热往来无定时
——外感病达半表半里阶段
疟疾: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邪伏膜原,定时而发
(二)、问汗
概念;“汗”阳气蒸化津液从汗孔排出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
意义:诊察津液的盈亏,阴阳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内容
1、辨汗出有无
2、辨汗出时间
3、辨汗出部位
1.表证辨汗
表证有汗--外感风邪(中风证)
表证无汗--外感寒邪(伤寒证)
2.里证辨汗
自汗: 气虚或阳虚
盗汗: 阴虚或气阴两虚
大汗: 里热证 亡阳证
战汗: 邪正相争之转折点
黄汗: 湿热交争
3.局部辨汗
(三)、问头身
痛的病机
实——邪气壅盛,阻滞气血、经络;
“不通则痛”
虚——阴阳气血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四)、问疼痛性质
胀痛——痛而有胀感,多为气滞
刺痛——疼痛如针刺锥穿,多为瘀血所致
走窜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
胸胁脘腹部多为气滞;四肢关节为行痹
固定痛——脘腹部多为血瘀;四肢多为寒湿痹痛
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多为寒邪伤阳
灼痛——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冷,多为火邪窜入经络所致问疼痛的性质
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阻碍气机
隐痛——疼痛不剧烈,但连绵不止,多因精血不足、阳气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气血所致
空痛——气血精血亏虚
掣痛-经脉失养,多与肝有关
酸痛——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可因湿邪侵袭或因肾虚
1)、头痛
头痛的部位与经络的关系:(从部位分)
头痛连项——太阳经
两侧头痛——少阳经
前额痛——阳明经
巅顶痛——厥阴经
2)、胸痛
(1)肺热——胸痛发热,咳喘,吐黄痰
(2)气滞证——胸胀痛走窜,太息善怒
(3)瘀血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4)胸阳不振,痰浊内阻,气虚血瘀——胸痛憋闷,痛引肩背
(5)真心痛——胸痛彻背如针刺刀绞,面色青紫,脉微欲绝
3)、胁痛 多属肝胆病变
4)、脘痛 “脘”是胃所在的部位,其病变有虚实之分
5)、腹痛
(1)腹痛——脐以上部位疼痛,多属脾胃病变
(2)小腹痛——脐以下部位疼痛,多属膀胱、大、小肠及胞宫病变
(3)少腹痛——小腹两侧痛,多属肝胆病变
6)、背痛:
7)、腰痛 “腰为肾之府”
实证-寒湿、瘀血阻滞经络
虚证-肾虚及肾的实质性病变
8)、四肢痛:
四肢关节疼痛多属痹证,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独见足跟疼痛,甚者引腰背,或胫膝酸痛者,多属肾虚
9)、周身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一)头晕:有晕眩之感,视物旋转,站立不稳
肝火上炎—晕眩伴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阳上亢—晕眩伴见头胀,耳鸣,腰膝酸软,颜面烘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血亏虚—头晕面白,神疲体倦,每因劳累加重,舌淡,脉细
痰湿内阻—头晕且重,如物裹首,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阻络—多见于外伤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问头身胸腹不适
(二)胸闷:与心、肺有关
(三)心悸:心悸—心中悸动不安
怔忡—心跳剧烈
(四)胁胀:肝胆病变
(五)脘痞:脾胃病变
(六)腹胀: 喜按—属虚:脾虚不能运化
拒按—属实:气机阻塞不通
(七)身重:与脾肺有关,水肿,湿困等
(八)麻木: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饮瘀血
(五)、问耳目
一)问耳
1、耳鸣:
实证—突发、声大,按之不减;肝胆火炎
虚证—渐觉、声小,按之鸣减;肾精亏虚
2、耳聋:“精脱者耳聋”
实证—暴聋;实邪上壅于耳,清窍闭塞
虚证—渐聋;年老精衰气虚,脑海失充
3、重听:年老肾之精气虚衰
二)问目
1、目痛:
红肿疼痛明显——肝火上炎,暴发火眼等
微痛并感干涩——阴虚火旺
2、目眩:眩晕症
3、目昏——视物不清(视力减退)
雀盲——每至黄昏视物不见
歧视——视一为二
(六)、问饮食口味
一)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多见于寒证、湿证
2、口渴多饮 :
伴壮热、口渴喜冷饮——阳明经证
伴小便量多,体渐瘦——消渴病
3、口渴不多饮:阴虚、湿热、痰饮证、瘀血内停、热入营血证
渴欲饮但水入即吐 :饮停于胃
渴但欲漱水不咽: 内有瘀血
二)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邪气困阻中焦或脾失健运
纳少—脾虚;纳呆—湿邪困脾
2、厌食:食积-“伤食必恶食”
厌油腻—湿热
妊妇—胃失和降
3、消谷善饥:胃火炽盛
4、饥不欲食:胃阴不足
5、偏嗜食物:小儿虫积等
6、除中:脾胃之气将绝
三)问口味
1、口淡:脾胃气虚,寒证
2、口苦:热证
3、口甜:湿热蕴脾
4、口酸:消化不良,肝气犯胃
5、口涩:燥热伤津
6、口咸:肾虚及寒水上犯
7、口粘腻:湿浊,痰饮
(七)、问睡眠
一)失眠:难入睡 浅睡眠 早醒 多梦
心肾不交,虚火上扰—烦躁多梦,难入睡
心脾两虚,血不养心—浅睡眠,早醒
胆郁痰扰,神志不宁—易惊醒,口苦
食滞胃脘,上干心神—腹胀,难入眠
“胃不和则卧不安”
二)嗜睡:气虚 痰湿 阳衰
饭后易困—气虚,阳虚
易困倦,体胖脘痞—痰湿困脾
精神极度疲乏,似睡非睡—心肾阳衰
(八)、问二便
一)问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秘结不通或排便时间延长
热秘:热伤津液 冷秘:阴寒凝滞
气秘:气虚无力推动 虚秘:血虚肠道失润
(2)泄泻—脾失健运,水走肠间
水样泄:脾失健运
五更泄: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失温
湿热泄:饮食不洁,湿热内蕴
2、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大便中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
脾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
溏结不调—— 大便时干时稀,稠结不爽
肝郁脾虚,肝脾不调
脓血便——大便中夹有脓血粘液
痢疾,湿热交阻肠间,脉络受损
3、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大肠湿热
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排便不爽—肝郁乘脾:腹痛作泻,泻后痛减
伤食:酸腐臭秽,泻后痛减
湿热蕴结:泻下黄糜,粘滞不爽
滑泻—肾阳虚衰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二)问小便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虚实证——气不化津
消渴证——肾虚
(2)尿量减少
里热证——热盛伤津
水肿病——肺、脾、肾功能失常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
下焦湿热:小便频数,短赤而急
肾气不足:量多色清,夜间尤甚
(2)癃闭:点滴而出为癃;点滴不出为闭
虚证:阳虚气化无力,开合失司
实证:瘀血、结石阻塞
3、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2)余沥不尽: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3)小便失禁:肾气不固,下焦虚寒
(4)遗尿:肾气不固,膀胱气化失约
(九)、问妇女(经带胎产)
(十)、问小儿
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梳理“四诊”:问诊”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您可以点击下方资料下载按钮免费获取精品备考资料。
最新资讯
-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技能考试60病秒杀词总结2023-05-15
-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近五年高频考点汇总节选2023-05-05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诊断公式汇总2022-04-15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备考资料:34个选方歌诀2022-03-02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备考资料:34个选方歌诀2022-03-02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备考知识点:辨痛2022-02-21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高频考点:中医内科学-癃闭2022-02-08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资料:《伤寒论》桂枝汤2022-01-28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循环系统疾病2021-12-24
-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备考知识点:祛暑剂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