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资料 > 201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得气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201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得气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更新时间:2014-02-24 09:13:3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环球网校医学网小编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广大考生。

  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小编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广大考生。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临床两个方面分析判断。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

  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目闰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可以说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最形象的描述。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灵枢》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充分说明得气的重要意义。

  临床上一般是①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

  ②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因此,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

  ① 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

  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针刺手法,这样再次行针时,一般即可得气。

编辑推荐: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神经衰弱的治疗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查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