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行业动态 > 沈镇宙:妙手仁心守护生命希望

沈镇宙:妙手仁心守护生命希望

更新时间:2015-03-03 08:49:16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临床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今年1月16日下午,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1月17日上午,记者连线采访正在参加乳腺癌学术专著审稿会的沈镇宙教授,他对姚贝娜的英年早逝感到悲痛和惋惜。

  

  胡德荣摄

  

  沈镇宙在诊室给患者看病

  

  沈镇宙陪同英国首相布莱尔夫人视察病房

  

  沈镇宙与老师李月云教授合影

  在我国乳腺癌疾病诊治领域,他被世人誉为“东方神手”,经他触诊、手术,不计其数的疑难杂症患者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让学生们啧啧称叹的是,看他做手术,“简直就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的雕琢”。

  如今年已八旬的他,依然忙碌在特需门诊室里、手术台上。58年的辛勤奉献、风风雨雨,铸就了他一代名医的风范。

  今年1月16日下午,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1月17日上午,记者连线采访正在参加乳腺癌学术专著审稿会的沈镇宙教授,他对姚贝娜的英年早逝感到悲痛和惋惜。说到近几年不少因患乳腺癌相继离去的歌手、演员,他连连叹息“太可惜了”。“一旦被确诊为乳腺癌,首次规范化的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电话那头,沈镇宙教授的语气认真且凝重。

  ■“我热爱外科事业,我舍不得放弃外科工作”

  沈镇宙出生于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后来在哈佛大学取得了电机硕士学位。自小体弱的沈镇宙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病情经常发作,但他对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学医。1957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的沈镇宙跨进了上海市肿瘤医院的大门。

  1961年,沈镇宙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外科在职研究生,师从我国肿瘤外科学奠基人之一的李月云教授。读研期间,沈镇宙还主攻肿瘤的血道播散研究,通过试验证实实体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肿瘤细胞。3年后他通过了题为《血液中癌细胞检查方法的研究》答辩论文,成了一名“副博士”。

  1978年12月初,沈镇宙赴河南林县参加全国食管癌会议,回沪后即投入到几台等着他做的手术当中。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当时手术室的供暖很差,连续几天手术后,沈镇宙患了感冒。一个周六的晚上,沈镇宙突然感到胸部不适,心律不齐,并出现了早搏。在家休息了一天后,周一上班,他去医院保健科做了心电图,报告为频发室早、二联律,医生建议他去中山医院做诊疗。沈镇宙想到当日上午还有一个食管癌手术要做,于是又上了手术台。下午,他去了中山医院诊治,医生要他立即住院。想着早日回医院参加手术的沈镇宙,固执地要求回家自己补液用药。一周过后,病情未见好转,在同事的劝说下,沈镇宙这才去住院治疗。这时,他被确诊为严重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山医院共住院38天。

  住院期间,医院的领导来探望,出于对他健康的考虑,建议他“离开外科工作岗位”。但这不是沈镇宙想要的,他说:“我热爱外科事业,我舍不得放弃外科工作。”出院后,他一边用药,一边坚持锻炼,最终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手术台前。

  在临床实践中,沈镇宙发现虽然自己做的每个手术都很成功,但是许多癌症患者最后还是被肿瘤夺去了生命,这使他深深体会到肿瘤的治疗单靠一种手段或一个模式还是不够的。针对这一问题,李月云教授建议沈镇宙对肿瘤医院1956年~1978年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的病史作整理。“当时没有电脑,得先把病例翻出来做成卡片,再按地址发随访信。如遇到病人已复发或去世,有的家属不愿回信,就还得写信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就这样,沈镇宙前后用了5个月把 2000余份病例全部整理好,而且随访率达99%以上。

  根据这些素材,沈镇宙撰写了《乳腺癌扩大根治术1091例分析》和《乳腺癌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疗效比较》两篇论文,就乳腺癌的根治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分别在《中华外科杂志》、《上海医学》卷首发表。

  从此以后,在李月云教授的指导下,沈镇宙开始全面负责乳腺癌的临床及科研工作。1983年,沈镇宙申请到了一项卫生部研究课题,获得了1?5万元的经费。沈镇宙用获得的科研经费购买了一台苹果电脑,并动员科内医生、进修医生把以前手写的病例改成计算机的文字。他们共花了6年时间,把1956年以来所有乳腺癌的病例输入电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乳腺癌病人数据库,为提高临床疗效打下了基础。

  ■“最希望引进的却是沈教授的‘一双妙手’”

  长期临床实践,使沈镇宙教授赢得了“东方神手”的美誉。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他双手触诊,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检查一定要仔细,手下不能放松任何细微的体会,包括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以及有无向周围浸润等,这样日久天长手下自然就有了感觉。”慕名向他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好些是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接受过沈镇宙教授诊疗的患者都会说,不管病情轻重如何,只要看到沈医生,心里就会马上安定下来,充满生的希望。

  就是在沈镇宙教授这双“神手”下,不计其数的疑难杂症患者从死亡边缘获得了新生。据统计,2014年上海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共完成手术3940台,其中保乳手术占到20%。

  王大妈5年前曾做过乳腺癌根治术,后来发现左锁骨下有一个很大的肿块,左上肘肿胀,痛苦难忍,生活不能自理。当地医生诊断认为只能进行化疗。沈镇宙检查发现,王大妈左锁骨下虽然肿块明显,但还没有其他部位转移,便给她实施了手术,把她左锁骨下的肿块连同上肢一并切除。手术后患者恢复得非常好。为纪念这次重获新生的手术,王大妈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手术这一天。

  82岁的施老太乳房里长了个巨大的肿瘤,曾到过多家大医院求治,老师会诊都说像这样的特大肿瘤,手术的难度很大,加上老太太年事已高,手术成功的几率很小。施老太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沈镇宙。经过仔细检查,沈镇宙断定这是一例非常罕见的乳腺间质肉瘤,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虽然进行手术有很大的难度,却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途径。经过周密的准备,沈镇宙为这位老太太进行了手术,从乳房中取出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大肉瘤。

  “我们村里一共有5个人和我一样得了乳腺癌,几年过去了,只有我一个人还活着,因为只有我是沈教授看的病做的手术。如今,每年的复诊,哪怕是检查,我也一定要来上海肿瘤医院做。”这是沈镇宙做随访时一位农村妇女对他说的话,令一群乳腺肿瘤患者震惊并羡慕。

  面对人们称他为“神手”,沈镇宙听后总是淡淡一笑:“‘神手’二字,真的不敢当,我只不过多了一些经验而已。当然,光靠用手摸也不可能查出所有的乳腺癌,只有把手上的功夫与其他仪器设备检查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

  沈镇宙教授的学生、现任上海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观看老师手术时的情景:“他手里的纱布还没湿透,一台乳腺癌根治手术就完成了。这么大一台手术、这么大的创面,病人的出血量少到只湿一块纱布,真是难以想象。这种独特而精准的手法,能大大降低肿瘤细胞在手术中播散的几率。再加上伤口缝合得很漂亮,整台手术简直就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的雕琢。”

  在医院传为美谈的是,有一位前来进修的医生,本来想看看有什么高新技术可以引进,却发现“最希望引进的还是沈教授的‘一双妙手’”。

  让吴炅敬佩的是,老师不但医术精湛,更是对每一个病人关怀备至。“每天早上6点45分,沈教授就会第一个来到病房,仔细查检术后患者的伤口,并对新病人的病情进行询问和手诊。尽管目前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已经很发达,但沈教授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病人的体检,对初诊患者的体检更是非常细致。”

  ■“能找到你来接班是我最大的幸运”

  沈镇宙走向国际舞台是源于老师李月云教授的推荐。“1984年4月,美国老师Daniel Osman来我院访问,李月云教授要我给外宾介绍我院对乳腺癌治疗的情况。外宾听了很高兴,回国后不久来信邀请李月云教授参加1985年在美国迈阿密举办的国际乳腺癌会议。李教授对我说‘沈医生,你去吧’。”30多年前的情形,沈镇宙仍记忆犹新。1985年3月,沈镇宙参加了这次国际乳腺癌会议,同时在大会上作了中国乳腺癌治疗《I、II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报告。两年后该会议再次召开,沈镇宙又被盛情邀请。

  李月云教授退休后和老伴林医生住在上海,子女都在国外,沈镇宙经常下班后去看看老师,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有一次,李老师对我说了一句使我非常感动的话:‘沈医生,我常和林医生说起,在我工作的后期能找到你来接班是我最大的幸运’。”沈镇宙听了很感动,他努力以老师为榜样,也好好培养自己的学生。

  “科室要想有持续的发展,必须培养好年轻的医生,建立科室的梯队,医院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为此,沈镇宙特别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从他这里出师的邵志敏、沈坤炜、吴炅、陆劲松、柳光宇等都已成长为医院骨干。其中,沈坤炜被输送到上海瑞金医院担任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陆劲松也被输送到上海仁济医院担任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如今已担任上海市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的邵志敏教授说:“沈镇宙教授当年手把手地教我动手术、做实验,给我提供各种机会。做个像他那样的医生,是我的追求。”

  陆劲松仍记得自己刚分配进上海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见到沈镇宙教授时的样子,“那挺拔的身材,温婉的谈吐,和蔼的笑容外加鼻梁上的一副宽边眼镜,颇有几分科学家的气质”。成为沈镇宙的学生后,他更多的是感受到老师“以父亲般的慈爱呵护自己的学生,就像阳光沐浴植被一样给予温暖和力量”。

  让陆劲松记忆深刻的还有,在他做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次,沈镇宙教授给他布置了一个题目,要求写一篇综述。“当时还没有普及电脑,只能 ‘爬格子’,尽管我对整体课题的内容有所了解,但真正动笔起来还是颇为费劲。专业术语的表述,词语的推敲,翻译的对应,这些都让我绞尽脑汁。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写完。我将文稿交给沈教授审阅,他来来回回改了七到八稿,每一次文稿上都是满满的‘一片红’,修改内容大到文章构思、编排、表述,小到标点符号使用,他都一一斟酌,仔细修改,令我非常感动。”

  不仅如此,沈教授对其他后辈医生的提携和指导也都不遗余力。在新进科的住院医师进行手术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身后,在手术关键时候进行指导,对术中的难点悉心指点,毫无保留地传授。

  ■“创办我国第一个乳腺癌患者俱乐部”

  1997年,沈镇宙为一位中国香港女士做了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手术非常顺利。手术后,患者得知沈镇宙要出国开会,一定要送他外汇等,都被他一一谢绝了。最后,这位女士表示要捐助医院100万元人民币。“当时,100万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院还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捐赠仪式。” 沈镇宙说。

  100万元到账后如何应用?在征得医院领导意见后,沈镇宙把这笔钱分两块应用,其中40万元给学生邵志敏作科研应用,另外60万元,他则想用来为乳腺癌患者做些工作,“看到很多患者在治疗后,思想都很消极、迷茫,有些因形体的改变而苦闷,甚至听一些小道消息,搞一些迷信活动。我们就想是否把手术后的患者组织起来,向他们介绍一些防治的知识,患者之间也可互相鼓励帮助。我们把这个想法和捐赠者交流时,得到很大的支持。于是,在2003年我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乳腺癌患者俱乐部――‘妍康沙龙’。”

  具有互助意义的“妍康沙龙”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出版介绍康复的书刊,开通咨询热线,同时也组织了合唱团、舞蹈团,以及探视小组、志愿者组织等,探视小组成员轮流到病房向新入院的患者和家属传授自己的康复经验。甚至,他们还与美国、澳洲和中国台湾等地区的乳腺癌患者康复团体联谊交流等。12年来,“妍康沙龙”已发展有2000多名会员。许多乳腺癌病人在沙龙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找到了内心的归属感。她们彼此分享治疗经验,倾诉内心痛苦,也在相互鼓励中重拾自信。

  某著名化妆品公司每年10月会举行“红粉丝带”月活动,沈镇宙受邀参加了一些游船、亮灯等旨在让女性关爱自己乳房的活动。后来,他觉得这样做作用不大,且花钱多,“如果把这些钱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解决治疗中的困难是否更有意义?”有了这个念头,沈镇宙就与该公司联系,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每年捐赠50万元资助需要帮助的患者。让沈镇宙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资助那些在我院治疗的贫困患者,至今已有200余位患者得到帮助”。

  最近,沈镇宙主编了一本有关乳腺癌的科普读物,书名即叫《关爱?自信》。“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后就非常紧张、怨天尤人,似乎面前一片黑暗,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事实上,如果能很快地调整心态,面对现实,接受科学的治疗,增强自信,治疗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说,乳腺癌患者应得到亲友、病友、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关爱,我们也要鼓励患者增强自信。” 沈镇宙的这段话不仅解释了书名的本义,也是对他一生职业精神的自我诠释。(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沈镇宙本人提供)

  ■对 话

  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很重要

  记 者:2013年5月14日,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发表了《我的医疗选择》,声称为降低患乳腺癌的几率彻底切除了双侧乳腺,文章发表后掀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乳腺癌防治老师,您怎么看待朱莉的选择?

  沈镇宙:有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发生BRCA1、BRCA2两个基因突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约为 70%,患卵巢癌的几率也会增加。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医生会建议这些女性接受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加后期整形治疗。欧美国家女性的BRCA1、BRCA2 两个基因突变发生率约为10%,而中国女性为5%~7%,因此并非每个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都需要接受乳腺切除手术。

  对于这种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国际上并没有公认的医学指南支持这一做法。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BRCA基因的突变也低于西方国家。有BRCA基因突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乳腺癌。但是,对于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遗传史,家属中有多名成员年龄较小就发生乳腺癌,或同一名成员先后或同时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以及双侧乳腺癌患者,家属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女性,尤其应注意从25~30岁起定期检查乳腺,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从新闻报道看,安吉丽娜?朱莉接受的手术并不是乳房的全部切除,而是保留了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切除术,同时植入了假体,使术后乳房外形同样美丽。而在我国,预防性乳腺切除术目前还没有被写入乳腺癌治疗指南,因此知道这种方法的人并不多。

  记 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乳腺癌筛查的手段有哪些?

  沈镇宙:《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建议对无症状妇女开展普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虽然适龄妇女学会乳腺的自我检查方法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单独以此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手段,并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普外科医生,如果没有辅以乳腺X线和B超联合应用,也会漏掉大量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记 者:您曾提到“一旦被确诊为乳腺癌,首次规范化的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这是为什么?

  沈镇宙: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许多患者由于病急乱投医,没有到正规医院去治疗,往往初次诊疗时治疗方案不合理,甚至诊断失误,再加上首次手术方式不恰当,这都将为日后的“复发”、“转移”埋下了隐患和祸根。其实,乳腺癌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原位癌5年生存率达98%,一期病人治愈率达94%,二期治愈率超过80%。

  记 者:您能否介绍一下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沈镇宙:在临床上,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并不是指把所有的治疗方法叠加起来,就叫“综合治疗”。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各项检测的结果综合考虑“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手术治疗后对没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放疗;早期的2厘米以下的、激素受体呈阳性的肿瘤患者,也不需要化疗,而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一定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用;而HER2强阳性的病人术后可联合靶向治疗等。

  ■记者手记

  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米八的个头,腰挺得笔直,80岁高龄的沈镇宙教授依然风度翩翩。这可能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于文体的爱好。他不抽烟,偶尔喝点葡萄酒。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有时间的话午休半小时。年轻时就喜欢游泳的他,如今仍坚持每周3~4次的游泳锻炼。打桥牌是他中年以后形成的爱好。在他看来,打桥牌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训练思维,还可以增强判断力、促进友谊。

  采访沈教授分前后两次,第一次是在他供职的上海市肿瘤医院――沈镇宙办公室,第二次是在他被点诊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沈镇宙VIP诊室。聆听他讲述自己从医58年来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目睹他与患者在和谐氛围中交流,记者真切领会到了一代名医的风范。

  “医生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道德或许可以弥补技术的缺陷,而技术却无法弥补道德的缺陷。医德则是医术的温度。”学识渊博、温和儒雅的沈镇宙教授,说话总是淡淡的,却富有哲理。

  ■沈镇宙小传

  1935年7月出生,上海市人。主任医师、博士生老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名誉主任、终身教授,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疗中心首席老师。

  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年到上海市肿瘤医院从事肿瘤外科工作,曾任医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5名。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乳腺肿瘤学》、《乳腺疾病综合诊断学》、《中华手术彩色图解-肿瘤外科手术图解》、《肿瘤外科手术学》等专著。担任《中国癌症杂志》主编。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并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抗癌协会“有突出贡献老师奖”、“中国医师奖”等多项荣誉。

  曾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上海肿瘤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来源:健康报

特别推荐: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查询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