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土地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备考资料 > 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辅导第七章1

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辅导第七章1

更新时间:2009-10-19 23: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第七章 耕地保护管理

  第一节耕地资源状况

  第二节耕地保护措施

  第三节农用地转用管理

  重点难点

  耕地、农用地、农用地转用概念,耕地保护措施

  内容讲解

  第一节 耕地资源状况

  一、耕地及其分类

  1.耕地的概念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m,北方宽小于2m的沟、渠、路和田埂。

  例题:判断题: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m,北方宽小于2m的沟、渠、路和田埂。(r)

  例题: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 )。

  A.新开荒地

  B.轮歇地、草田轮作地

  C.休闲地

  D.耕种3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答案:A。B。C。D

  2.耕地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对耕地可划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等5个二级地类。

  (1)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2)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

  (3)水浇地。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

  (4)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土地。旱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旱作物。

  (5)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对耕地的另外一种划分方法为:把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这是基于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的需要所做的一种划分。

  例题: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耕地可划分出( )个二级地类。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答案:B

更多土地估价师信息请关注: 土地估价师频道   土地估价师论坛

?2009年土地估价师考试时间:9月19、20日
?
环球网校2009新版土地估价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现在报名09年土地估价师老师辅导,可获赠08,07年课程!
?《2008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

?09年课程由老师黑敬祥、任浩明、张守锋联合主讲.

  二、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59亩,仅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4%。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0.8亩是人均占有耕地的最低界限

  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有666个,占全国县级区划单位的23.7%,人均耕地低于0.5亩的有463个县级区划单位,占全国县级区划单位的16.55%,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耕地减少情况严重

  3.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较低

  耕地中坡度在25‘以上,应逐步退耕还林、还牧。还有一些是围湖围河造地形成的,影响了防洪安全,也要退耕。

  4.耕地退化现象比较严重

  5.耕地区域分布差异大

  6.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实行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的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这是执行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标.

  例题: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59亩,仅为世界人均数的( )。

  A.39%

  B..42.4%

  C.51.20%

  D..40%

  答案: B

  例题:人均耕地低于o.5亩的有463个县级区划单位,占全国县级区划的(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A.13.4%

  B.16 55%

  C.40%

  D.42.40%

  答案: B

  例题:在耕地中坡度在( )以上的应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A.10度

  B.15度

  C.20度

  D.25度

  答案: D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土地估价师资格查询

土地估价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土地估价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