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最新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部感觉
5.()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
A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B模式理论
C特异化理论
D行波理论
6.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色的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衰减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8.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9.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A典型事例
B定义
C言语讲解和概括
D概念名称的组合
10.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是()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11.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长时记忆
12.内容效度主要用于考察()的有效性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特殊能力测验
D成绩、技能测验
13.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评分误差
14.考察学生某次考试的分数与教师评定学术等级之间的相关程度,应采用()
A积差相关
B斯皮儿曼等级相关
C肯德尔和谐系数
D二列相关
1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集中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16.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是()
A语言的加工
B语言的理解
C语言的表征
D语言的产生
1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
A神经系统
B感觉器官
C大脑皮层
D传到神经
18.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9.在“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对前瞻性记忆的影响”这一研究中,自变量是()
A目标熟悉性
B任务难度
C前瞻性记忆
D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
20.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形状和方向错觉()
A佐尔拉错觉
B冯特错觉
C因斯坦错觉
D潘佐错觉
21.“赛马跨越障碍,加速冲刺动作”是()。
A本能行为
B习惯动作
C随意动作
D不随意动作
22.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24.行为主义认为()。
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25.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6.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
A表象
B想像
C意识
D思维
27.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8.“灵感或顿悟”是()。
A.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2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30.当噪音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的条件概率
A击中
B漏报
C虚报
D正确拒绝
31.下列哪一项不是纵向设计的缺点()
A耗时长
B被试流失严重
C缺乏系统性
D会加入许多新的无关变量
32.不仅和嗅觉、听觉、视觉有关,而且对记忆也有重要影响的中枢区域为()。
A.海马区
B.额叶
C.顶叶
D.枕叶
33.“想吃鱼,又怕腥”是哪种冲突()。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单向冲突
34.你认为暖色调的房间可以减少人的不良情绪,这是你的()。
A.理论
B.实验设计
C.问题
D.假设
35.某研究发现,近4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请问该研究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A.自然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二、多项选择题:
1.F检验可以用于()
A三个及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B判断连个方差是否来源于同一个总体
C三个及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D两个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2.在声音掩蔽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A.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受到的掩蔽作用大
B.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要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
C.掩蔽音强度提高
D.纯音的掩蔽作用和噪音的掩蔽作用相同
3.已知某次物理考试非正态分布,σ=8,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64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1,那么下列成绩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A69
B70
C71
D72
4、学习的认知理论包括()
A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C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D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5.ROC曲线能够反映出()
A信号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B同一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
C信号检测标准变化时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变化
D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三、简答题:
1.简述你是如何看待知觉和表象的功能等价问题。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综合题:
1.试述注意理论及其实验证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DBBC
6-10DBAAA
11-15CDABC
16-20CAADD
21-25CAABA
26-30DDDAC
31-35CAC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BCD4.ABCD5.ACD
三、简答
1、答:(1)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现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学将表象看作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 Neisser认为,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这些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等价机能。
(2)其不同点在于:①知觉形象鲜明生动;表象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②知觉形象持久稳定;表象形象不稳定、易变动。③知觉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2、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者必须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发展心理学早期的许多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观察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儿童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收集到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资料。当然,观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此外,观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访谈中,访谈者应争取掌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儿童,尽可能使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访谈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访谈法的这些特点说明,访谈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观察法获得有关儿童的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更难于掌握。近年来,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中,以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工具,辅以其它研究方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访谈法有许多优点,它能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数据,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访谈法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受访谈者自身的素质影响较大,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费时费力,而且访谈所得资料不易量化。另外,访谈效果也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点的限制。
三、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都是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基本方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是问卷法的问卷比结构访谈更具目的性、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计更为缜密科学。问卷法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研究,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问卷法的另一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由于问题和答案都预先进行了操作化和标准化设计,因此,所得资料也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这些定量分析工作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不仅方便而且准确,所以,问卷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问卷法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的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简洁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经费,取样较大,对于描述一个总体的性质是很有意义的。另个,问卷法匿名性强,回答真实,那些不宜用访谈法进行当面询问的问题,涉及到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动机等问题适合用问卷法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在于对被试的言语发展水平有一定要求,因而不适于年幼被试。另外,被试的回答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它方法加以印证。
四、测验法
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编制测验量表需要经过编制测验题目、预测、项目分析、合成测验、取得信度与效度资料、建立常模等标准化过程。应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儿童进行测量,将其得分与常模分数相比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测验法既可用于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
测验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测验量表的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理方便,量表有现成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量表的种类较多,可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测验法存在的不足是使用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较高,结果难以进行定性分析,被试的成绩也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的影响等。所以,测验法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其它方法一样,只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之一,还应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从上述可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发展心理学研究时,研究者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应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多方面、丰富、客观的数据资料。
四、201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最新模拟试题,综合
1、答:注意的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模型
(一)过滤器理论模型
由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认为注意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它按照“全”或“无”的法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一些信息通过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其他通道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对选择性注意的系统研究开始于ECCherry(l953)对鸡尾酒会效应的兴趣。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人们被各种谈话的声音包围着;人们只听到某些谈话,而听不到另一些谈话。如果别人议论到你,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就会异常敏感地听到它。1.Cherry(1953)的实验研究2.Broadbent D.E.(1954,英国)的实验研究。
过滤器模型较好地解释了Cherry和Broadbent的实验结果。
(1)在Cherry的追随实验中;被试只接受了来自追随耳的信息,由于过滤器的作用,对非追随耳的信息几乎完全消失。
(2)在Broadbent的分听实验中,大多数被试倾向于先报告从一个通道进入的信息,后报告从另一个通道进入的信息,而不是按信息同时进入两耳的时间顺序进行报告。这种现象是由于,当被试先报告来自一耳的信息,后报告来自另一耳的信息时,他们只在两个通道间进行了一次转换,因而成绩较好。相反,当被试按信息同时进入两耳的时间顺序进行报告时,他们必须在两个通道间来回行多次的转换,因而成绩就差了。
模型的评价(局限性)
(1)首先,模型是根据听觉实验的结果提出的,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通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它只是一个单通道模型。
(2)其次,模型只解释了刺激的物理性质对信息选择的作用,而无法解释材料的语义联系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事实上,当实验是用有语义联系的材料来做时,被试者对不注意的材料是能够加工的。
(3)第三,由于人们可能对语义进行加工,因此,假定注意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是没有根据的。
(二)衰减理论模型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于1960年提出,认为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随的信息也可通过过滤装置,但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Treisman实验结果的解释,不被注意的通道也能通过某些信息。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作出更好的预测。
两个模型的共同之处:
(1)两个模型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输入的信息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
(2)两个模型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知觉分析之前。或在初级物理分析与高级意义分析之间,耳不是反应选择阶段。
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
(1)假设不同。过滤器模型假设,注意选择的基础是对刺激物理属性的分析;衰减模型认为,注意分析更为复杂,可能由语义加工组成。
(2)加工性质不同。过滤器模型假设,是“全或无”的方式;衰减模型认为,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是关小或抑制。
(三)反应选择理论模型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后经诺曼(D.A.Norman)加以完善和发展。该理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的反应选择。
(四)多阶段选择理论模型
约翰斯顿与汉斯等(Johnstone&Heinz)提出,认为选择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且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任务的需要。
二、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模型
心理学家卡内曼(D.Kahneman)于1973年提出了第一个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他认为,当人同时做几样活动时,如果活动不超过资源总量,这些活动就可同时进行,如超过,那么在进行第2、3项活动时,就会使第1项活动的反应退步。相关实验:Lewis(1970)的研究发现,被试者能识别几乎所有情况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现给非追随耳也是如此。
早期(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1)差别:瓶颈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业性质决定,早期(知觉)选择模型是再认前选择,反应选择模型是语义分析。
(2)相同:两个模型中都存在瓶颈;两个模型都承认注意的分配,几个通道的信息可以同时受到注意。
(3)在研究方法上应加以改进:知觉选择模型应多利用附加追随程序的双听技术,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反应选择模型应多用不附加追随程序的双耳作业,使注意分配到双耳。也应看到不同感觉道的特点,比较不同通道的差异。
三、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1982.1992)提出,她对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线条)和物体本身进行了区分,并根据这一区分构建理论。这个理论着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将注意与知觉的内部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很有特色。该模型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两个阶段:(1)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2)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2012年心理咨询师保过班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双证保过套餐>>>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免费试听>>> 2012年心理咨询师课程报名>>>
最新资讯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8日)2024-12-18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7日)2024-12-17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6日)2024-12-16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5日)2024-12-15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4日)2024-12-14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3日)2024-12-13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2日)2024-12-12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1日)2024-12-11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10日)2024-12-10
- 心理咨询师考试精选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12月9日)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