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HRBP,你能搞清楚“有效工作“的内涵吗?
结果导向思维应该怎么理解?
首先,万事万物都经历两次的创造:第一次是在头脑中构想和规划 (Mental Creation),第二次是在物理世界付诸执行和落地 (Physical Creation)。
如同盖房子,第一步是画蓝图,第二步是兴土木。而结果导向,就是在兴土木之前要画蓝图,有个先后顺序。
第一步,画蓝图,也就是规划阶段,要确定 “造什么” (WHAT to do)。要举办运动会,造个露天的或室内的体育场都行,造电影院就不行。这一步,讲究的是 "效果" (Effectiveness),保证做事拿到的结果是 “有效”的。
第二步,兴土木,也就是落地阶段,要确定 “怎么造 ” ( HOW to do it)。体育馆开造了,就要统筹物料、人员、预算、工期等等,直至竣工。这一步,考验的是 “效率” (Efficiency),其要求是保证过程是 “高效”的。
说说“造什么”(WHAT to do)和“怎么造”(HOW to do)的区别。
先讲一个故事。在1950年代,NASA开始研究载人航天器(“水星号”项目)。当时碰到一个问题:航天器返回地球,高速坠落时与大气摩擦,舱外最高温度可达3000°,宇航员是无法生存的。于是NASA着手研究制备能抵御3000°高温的防护盾,但因为缺乏耐极高温的材料,一直做不出来。
后来研究小组另辟蹊径,制作出一种可融化的防护盾,在返航时融化,带走高温,使舱内温度处于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水星号才研制成功。波澜壮阔的载人航天史自此拉开。
在这个故事中,NASA正确的做法,应该先关注“造什么可以让航天器在返程时确保宇航员安全”(WHAT),而不是“怎么造能抵御3000°高温的防护盾”(HOW)。
两者的区别,是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如果一开始就考虑怎么造,很有可能就会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方案,走进死胡同。
在工作中也一样,首先需要围绕目标思考“造什么/要拿到什么结果” (WHAT),再考虑“怎么造/如何拿到这个结果”(HOW)。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本篇拿方向、目标、结果与方案、KPI、过程做对比,帮大家了解其中的区别,以便做好业务判断。
“方向”和“方案”
有一次,小朋友跟我做工作总结,开口就是 “这一年,换了五个方向”。我立马打住他,说,应该是 “这一年,为了这个目标,我尝试了五种方案”——这不是文字游戏。
在工作中,“方向”和“方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借用从NASA故事里学到的概念来区分:方向/目标,是WHAT;而方案/手段,是HOW。
在消费品行业,我们经常听到“品牌与销售谁更重要”的争论。而实际上,在GM眼中,提升销量是目标/ WHAT,至于是侧重品牌还是渠道,都只是一个HOW的选择。细看下去,在GM下面的品牌总监眼里,提升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目标/WHAT,至于是投电视广告还是农村刷墙,也只是一个HOW的选择。
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与运营谁更重要”也是一样,之所以“阿里重运营,腾讯重产品”,是各自的目标/WHAT所决定的,而非业务老大主观偏好决定的。目标/WHAT才是重要的,至于用运营还是用产品的手段/HOW,是在目标确定之后推演出来的一个适当的选择。
城市环卫,目标/WHAT是保持干净的市容市貌,而不是雇佣和管理成千上万的清洁工,后者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方案/HOW。日本采取了另一种HOW,就是做好垃圾分类,做好卫生教育,结果却比绝大部分国内城市做得好。对于清洁工个体,也一样:可以选择早出晚归勤扫不辍,也可以选择多搞几个垃圾桶,放在垃圾源边上。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是关于“方向 vs. 方案”的最好辩证。在这里, “抓老鼠”是目标,是好猫的标准,而不是长得萌或其他;在这个标准下,黑猫白猫都可以是好猫。
无论是公司CEO,还是清洁工,在目标/WHAT确定的情况下,手段/HOW的选择是自由的。清楚这个概念,工作思路可以开阔很多。
你可以问老板要方向,不要问老板要方案。方案是自己弄出来的,能想到老板想不到的方案并做出来,就是你牛逼,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更进一步,理解目标/WHAT更能帮你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及时补位,超出预期。
“目标”和“KPI”
确定方案/HOW之后,通常的做法,是制定KPI。只要是在一个组织工作,都逃不开这玩意儿。
搞市场和品牌的,有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辨识度、购买意愿度等KPI;搞电商平台的,有UV、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等KPI;开饭店的,有到店人数、翻台次数、上菜速度等KPI;管理城市环卫的,有人员数量、出勤、街区覆盖率等KPI。
KPI是对目标的一种提炼和模拟,一方面通过拆解来保证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通过量化来保证和衡量执行结果。但事实上,“ 目标”和“KPI”,只是接近,难以等同。
合理制定KPI的方式,是从结果来倒推设置。最核心的KPI可以接近甚至等同于组织目标。这类目标性KPI,要么是从客户出发的,比如用户数、复购、uv等;要么是从钱出发的,比如销售额、净利润、周转率等——反之未必成立,比如“品牌认知度”是从用户出发的,但并不是目标性的KPI,属于过程性KPI。
正确的“过程性KPI”也能直接促进业务,但如果制定不好,团队只盯着某一个过程性KPI看,而忘了整体目标,执行力越强,越容易出错。就跟开车只盯着仪表盘,却忘了看路一样,开的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预设出现问题 ,比如卖洗发水的制定并完成了每个渠道增长率的过程性KPI,但总增长率目标没有完成,因为在快速发展的渠道里增长慢了;
局部影响整体 ,比如银行制定并完成了坏账率的过程性KPI,但总的盈利目标没有完成,因为过严的风控导致贷款人数的下降和放贷额度的下降;
短期影响长期 ,比如某次促销放了很低的折扣,季度的销售过程性KPI完成了,但是全年的销售目标没有完成,因为大促做坏了品牌的价格体系。
其实KPI最重要的,不是那个数字,而是制定KPI的过程(特别是一些没有历史参考的新业务)。制定KPI的过程,是评估最终目标能否完成的过程。手头有哪些抓手,抓手的贡献是不是直接,与结果之间有没有严格的相关性,功效有多大,会不会此消彼长,实现难度有多大...
我自己带团队,给大家打绩效主要看对目标的贡献度,KPI的完成度只是个参考。我之前一个老板说过,全绿的scorecard(KPI全部完成)是最差的scorecard——不说明工作完成得好,只说明当初KPI定得太低,在过程中根本没有逼团队发挥出潜力。
“过程”和结果
在Batman Begins里面,Bruce Wayne 为隐瞒身份,故意打扮出花花公子的样子,跟两个超模在酒店水池里泡澡,被女神撞到,意欲辩解,说他本质上不是这样的人。女神说“ 你是怎样的人,不是你的内心本质决定的,是你的行为决定的” (It i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在业务上,说“顾客是上帝”,说“用户永远是对的”,因为 “顾客/用户感知是检验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一个事情做得好不好,不是由你的出发点、动机和付出多少努力所决定的,而是你的用户/客户的感知所决定的。两个人相处,A说,我是怎么怎么想的,我对你有多好多好,并没有什么卵用;B的感受才是重要的,B觉得A好就是好,B觉得A不好,就是不好。
某次公司群里讨论一个问题,大概是我们一个系统没做好,客户出现很多的投诉。负责该产品的Leader解释了很多原因,说这个系统的设计很难,团队选择保证系统的正确性,牺牲了易用性和及时性。另一个Leader说, “对于用户而言,主观即客观”,用户主观觉得这个产品不好,那就是不好,没什么可说的。
另一个角度来看, 只有用户可感知的,才是有意义的。
看小朋友工作总结,说开了八次会,有过五场跨部门讨论,做了三个分析。就算小朋友忙得996,我都是不会给这个小朋友“计工分”的。 开会、讨论、分析,只产出“结论”,并不产生“结果”。这些“结论”,用户都是没有感知的,并不能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喜欢。
在这些这些“结论”落实于产品、运营,给予用户以明显的感知并产生结果之前,所有的开会、讨论、分析,都是无用功。极端一点讲,都是成本,而不是成果。
小朋友换了个说法,说“这个季度我们办了七场活动,迭代了三个版本,新入驻了两个渠道”,这些都是用户可感知的,总行了吧?当然不行!意识就不对。办活动,迭代版本,入驻渠道,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的,都是从过程出发的,而不是从“用户”的角度或者说从结果出发的。活动吸引多少新用户?版本迭代后活跃和留存数据有更好么?新入驻的渠道带来多少下载,成本是多少?
回到本章第一点说的WHAT和HOW的辩证,为了拿到这些结果,办活动、迭代版本、入驻渠道是最佳的手段么?或许不是。
环球网校小编友情提示:以上是环球网校HRBP频道为您整理的作为HRBP,你能搞清楚“有效工作“的内涵吗?更多HRBP相关复习资料、模拟试题,请您点击下面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最新资讯
- 在试用期内被辞退怎么赔偿2024-03-20
- 员工被开除怎么赔偿2024-03-20
- 试用期个人小结2024-03-20
- 劳动法赔偿2n条件2024-03-20
- 2n赔偿规则2024-03-20
- 辞退证明怎么写才能得到赔偿2024-03-19
- 试用期是多久2024-03-19
- 被开除可以拿多少赔偿2024-03-19
- 税后工资计算2024-03-19
- 一般新员工试用期多久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