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要点:反馈中枢
201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要点:反馈中枢
1.突触的概念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分类:按接触部位不同
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轴突突触、
按功能不同:兴奋性轴突、抑制性轴突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小体的膜,7.5nm
突触间隙:前膜和后膜的间隙,20-40nm
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胞体或突起上相对应于突出前膜的膜, 7.5nm
在突触小体内的轴浆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囊泡,直径20-80nm,内含高浓度神经递质,不同神经元的囊泡大小形态不同,递质也不同。
2.突触的传递过程
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突触--突触后神经元活动
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
包括“电—化学—电”三个环节
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特异受体/化学门控式通道—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离子进入--突触后电位-总和效应-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a2+作用:降低轴浆粘度,利于突触小泡位移;消除突触前膜内侧负电位,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尤其Na+)--Na+ /K+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EPSP总和达到阈值,可产生扩布性兴奋(动作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后膜对Cl-和 K+通透性增大(尤其Cl-)--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IPSP总和结果--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更多信息访问:临床助理医师考试频道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论坛 医师博客
最新资讯
- 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答题模板2024-05-26
- 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备考笔记--运动系统(下肢骨折)2024-05-05
- 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备考笔记--运动系统(脊柱和骨盆骨折)2024-05-03
- 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备考笔记--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的概述2024-04-25
- 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必背考点:气胸2024-03-19
- 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大纲有变,怎么应对?临床思维训练营课程免费助力2024-02-20
- 考生必看: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发布2024-02-04
- 好消息!2024年临床助理医师思维能力测评系统上线了!速来体验!2023-12-26
- 2022年临床助理医师练习题(2)2022-01-27
- 2022年临床助理医师练习题(1)2022-01-27